此圖端出,呈於桌上。
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
展出在王鼎和金龍麵前的這一幅畫在畫工上確實細膩靈動了許多,王鼎初看這畫時,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徐老搞錯了,這幅畫壓根就不像是出自黃庭堅之手。
而其右上角的題詩“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王鼎也渾然覺得這詩似曾相識,卻不像是黃大師的詩風。
想要從印章上去尋找一絲蛛絲馬跡,但不知是巧合還是徐老故意,此時徐老的一隻手就蓋在了畫麵上,使得那個位置保密了起來。
“怎麼,黃庭堅大師的這幅鴝鵒圖如何?”
“徐老,這幅圖是黃庭堅大師的作品嗎?”金龍也有這個疑問,隨即就問上徐老。
徐風水不緊不鬆,輕斥道,“怎麼會不是黃庭堅的作品呢,題詩行書,恰是黃大師的風格。況且,黃大師對於鴝鵒鳥也是情有獨鍾。他曾在《鴝鵒天》裏邊就讚過詩詞。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裏簪花倒著冠。因為對於此種鳥的熱愛,所以他才創作了這幅鴝鵒圖,你為什麼覺得它不是呢?你懂得如何品鑒這名家的書畫嗎?”
徐風水就像是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了,登即有些不爽。問起金龍時候,金龍真就小心翼翼起來。
“我大概知道一些。我想看一看這畫的印章。”
對收藏者、鑒賞者說來,書畫的印章是其判斷的無上條件,金龍以為這不是黃庭堅大師的書畫,那麼,其印章一定不是他的。
“印章,好啊。”徐風水笑意款款,當他把自己的手移開,金龍和王鼎同時看去那個地方。可此時,在書畫右下角確實出現了和臘梅三詠一樣的黃庭堅大師的印章。
“這?”
金龍瞠目結舌了,也許是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金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什麼,這是黃庭堅大師的印章,你現在還要看什麼?”
金龍不是沒有鑒賞過書畫,鑒賞書畫的要領他也知道,什麼作畫的布局,風格,甚至詩句都能體現出來是不是畫家所成。但現在在徐老麵前卻全都成了紙上談兵,無用武之地。
印章已經表明這就是黃庭堅大師的作品,並且剛才徐老說的那句什麼詩詞也能體現黃庭堅的確有這方麵愛好。
那……金龍以為這是黃庭堅的作品了。
“我不要看什麼了。是我剛才看錯了一下。”
“是嗎。看錯了就看錯了,我不怪你。那麼,小鼎,你也瞅一瞅黃庭堅大師的這幅鴝鵒圖,發表一點意見。”
王鼎被點名,但愣了數秒才“恩”了聲。其實並不是王鼎不說話,而是王鼎現在越來越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