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揭開人體的神秘麵紗(1)(1 / 3)

人為什麼會打嗝兒呢

打嗝兒其實是一種消化道受刺激的症狀,極為常見。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之間,有一層橫膈,也就是由肌肉組成的膈肌,食道就從中穿過,穿行的地方比較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什麼不良刺激,比方說吃得太快、吃了涼的東西、迎風大口吸入涼氣、吃東西太多太飽等,都可能刺激神經,結果通過一係列複雜的神經反射,引起膈肌不正常的強烈收縮,這時,胃裏過多的氣體就會從嘴巴放出去,振動聲帶,發出聲響,於是我們就打嗝兒了。

當然,你吃的東西也會影響飽嗝兒的氣味。另外,有的氣體還會跑到腸子裏,與那裏的氣體結合,變成臭屁排出。據說,像打嗝兒和放屁這樣的動作,一個人每天要進行10次之多呢。

人體是左右對稱的嗎

拿鏡子照照你的臉,會有什麼新發現?是不是發現你的臉是左右對稱的?其實,人不光臉是左右對稱的,身體也是對稱的。如果從鼻子到兩腿之間作一條中軸線,把你像砍孫悟空那樣一劈兩半,就會發現腳、腿、手等器官全都是對稱的,就連“孤家寡人”的鼻子和舌頭,形狀也是對稱的。

那麼,這是不是說你就是完全對稱的呢?據研究,人體的左右兩側並不完全對稱。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不對稱的現象很多。一般說來,大多數人的左額頭要比右邊的稍大一些,而右臉蛋要稍微向前突出。有些人的眼睛一個大,一個小;有的人一邊眉毛高,一邊眉毛低。所以說,你的左右並不對稱。

鼻子為什麼能聞出味道來

路過麵包店,突然一股奶油香味撲鼻而來,惹得人垂涎欲滴。那麼,鼻子是怎麼聞出味道來的呢?

在鼻子內部,有一塊小小的黏膜,約5平方厘米大小。就這麼一小塊地方,竟然分布著上千萬個嗅細胞,每個嗅細胞裏,有20條纖毛伸進鼻黏膜的黏液中。空氣的微粒在黏液中溶解,纖毛感覺到後,就發出神經衝動,然後,由嗅神經傳輸給大腦。大腦根據過去接待過的“氣味”,立刻分辨出現在的氣味是酸的,還是臭的。有資料表明,人類的鼻子能靈敏地辨別3000多種氣味,可見有多厲害。不過,一旦你的身體不適,比如生病的時候,鼻子就會變得比較遲鈍,分辨不出什麼味道。這就是人感冒了鼻子不靈敏的原因。

為什麼一看太陽就會打噴嚏

天氣格外好,可是,抬頭一見到陽光,鼻子就癢癢的,緊接著,阿嚏!一個大大的噴嚏就打出來了。這其實是一種生理反應。

專家認為,眼睛和鼻子受同一條神經的支配,當強光刺激眼睛,身體的防禦係統就會發生混淆,錯誤地當成是鼻腔受到了刺激,因此打出噴嚏來。據統計,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3歲左右的幼兒身上。因為他們大腦的各種神經中樞的分工不夠完善,還分不清來自外界的刺激。另外,有人說這與遺傳有關。父母中任一人屬於這種體質,他們的子女多半會繼承下去,所以有的家庭中許多人都犯這種毛病,結果,讓人們誤以為世上的大多數人都這樣。其實,見到強光就打噴嚏的人屬於少數。

耳朵為什麼能聽到聲音

說話聲、喇叭聲、風聲、雨聲,我們每天都靠耳朵聽聲音。耳朵就是一台特殊的收音機,外耳是天線,中耳能傳聲,而內耳則可以感受聲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組成。聲波先被耳廓收集,再途經外耳道,通過中耳傳進內耳。外耳道底部有一個鼓膜,如果聲波傳來,就會產生振動。聲音穿過鼓膜,進入鼓室,鼓室是一個小房子,裏麵生活著三根聽小骨,它們身兼兩職,負責傳聲和放大工作。在內耳中,有一個像蝸牛殼一樣的器官,這就是耳蝸,是接受聲音的地方。外界聲音進入外耳道,振動鼓膜,再經過聽小骨傳導、放大,然後由耳蝸神經感受信號,傳給大腦的聽覺中樞。這樣,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為什麼耳朵最怕冷

寒冬臘月,冰天雪地,人們常會說“快把耳朵凍掉了”,以此來形容天氣的寒冷。其實,嚴寒並非真的能把耳朵凍掉,除非是在極地又遇上了暴雪天氣,才可能會這樣。

而要說人體的哪個部位最怕冷,那無疑數耳朵了。耳朵的血液供應比其他部位要少,天冷時,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流到耳朵的血液就更少了。這樣一來,它得到的能量和熱量也就更少。其次,與身體的其他部位比起來,耳朵雖然體積小,但相對表麵積卻很大,所以熱量很容易揮發。再說啦,當你穿上厚厚的羽絨服時,對耳朵卻不加保護。凜冽的寒風呼呼一刮,將耳朵的熱量帶走,自然耳朵就會感到冷了。難怪到了冬天,人都有捂耳朵的習慣呢!

人為什麼會打哈欠

下巴繃得緊緊的,嘴巴張開,吸氣,緊接著,快速呼出一口氣,同時,伸開雙臂,啊——在日常生活中,打哈欠這種動作很常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原來,每天人都要不停地吸進新鮮的氧氣,並不斷排出身體中的二氧化碳。在學習、工作、勞動的時候,如果時間長了,身體和腦子都很疲勞,這時候,身體裏產生的二氧化碳就很多。如果不及時呼出去,對身體就有害處。尤其是當你睡眠不足或者勞累過度時,一連會打好幾個哈欠,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動作,是在警告你:“大腦和各個器官都累了,要趕快睡覺休息啦。”當然,伸一下懶腰也有好處,能疏通血管,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從而暫時緩解疲勞,振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