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大剛那邊給童處長去了電話,說了昨天得到的情況,並跟童處長商量擬訂了一些事情。
等到童處長和周警官一起過來的時候,竟然帶來了一個車隊,還有一隊特警,但都是身著便裝,一水兒的戶外服飾,還背著70L的大包。童處長本來準備每個隊組給他們加10個人,大剛說,其一,人多目標大,容易暴露,會打草驚蛇,其二,在這種級別的戰鬥裏,單純的武力所起到的作用不會太大,而且極有可能成為首要的攻擊目標,從而拖累整個小組完成任務。
靈通拉過大剛,背轉身說了幾句,倒是沒避諱劉洪波他們幾個,說人家是執法部門,咱們出去是幹什麼去?殺殺人,放放火,不得有所監管?到時候也好寫材料上報啊!留兩三個和地方上也好溝通啊!。
大剛扭回頭,跟童處說了聲對不起,事物繁雜,昏頭了,每隊三個吧!多了也沒用。童處長倒也爽快,哈哈一笑,隻說來的時候領導那裏指示了,一切任憑你們安排。
一行人都是一身登山服,假扮成驢友的模樣,那些特警也一樣。這樣容易接近目標而不引起敵人察覺。劉洪波背包一上身,就感覺到了,是很沉的東西。每組五人連同三個特警,一共八個人,分乘兩輛車,揮手告別上路。靈通先去最南麵的玄中寺查探情況,而大剛組則直奔代縣圓果寺。
大剛、牛道長和兩個特警一個車,梅好、天慶、劉洪波三人擠了一個車,那個開車的特警叫戚建武,是河南人,一路上也不多話,有些靦腆。
天慶小喇叭廣播電台自然而然也就開始廣播了,秦統一六國後,天下設立三十六郡,代縣屬太原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代縣始建縣,名曰廣武縣。
東漢廣武縣改屬雁門郡,隸並州。代縣境內有雁門關,位於晉省代縣城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曆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趙置雁門郡,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製戍守。雁門關分為東陘關、西陘關,合稱雁門關。上古稱北陵,夏商周稱西陘關,春秋稱勾注塞,魏晉分成東陘關、西陘關。曆史上雁門之險是漢擊匈奴、唐防突厥、宋禦契丹、明阻瓦剌的國防要塞。在古代有“得雁門而得中原,失雁門而失天下”隻之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修複萬裏長城時的《輿圖誌》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記載。
劉洪波在天慶磁性的男中音中沉沉睡去。快到的時候,大剛在對講機裏安排,說上麵給的身份是考古和文物鑒定專家,叫大家都繃著點兒,不要露餡。他們到的時候,縣裏負責接待的同誌都已經等候多時了。雙方寒暄已畢,縣裏負責接待的同誌說先吃飯,大剛要求先看看圓果寺僅存的佛塔——阿育王塔。劉洪波悄悄問天慶,不是圓果寺麼,怎麼又成塔了?兩人一邊跟著大隊走著,天慶一邊小聲的給他科普,圓果寺呢,本來是有的,可惜在“七七事變”後,寺院被日軍拆毀,惟阿育王塔存留了下來,遺址就在現今的縣人民政府院內。
阿育王塔呢,始建於隋仁壽元年,就是公元601年,原本為木質結構,稱“龍興“,唐宋幾經廢興,元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改建為磚塔。
劉洪波說在政府院裏,那幫小子們應該不敢動吧?天慶說,那誰知道!得問大剛,隻有他知道鎮物的詳細情況。
等到進入阿育王塔所在的小院,大剛以工作環境需要安靜,他要拍攝VCR為由把縣裏的同誌擋駕了,那三位特警在外圍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