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天資出眾,16歲大學畢業,以第一名獲物理學金獎。19歲又以優異成績獲碩士學位。1906年,他僅18歲,就在英國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論文,是關於光的衍射效應的。由於生病,拉曼失去了去英國某個著名大學作博士論文的機會。獨立前的印度,如果沒有取得英國的博士學位,就沒有資格在科學文化界任職。但會計行業是惟一的例外,不需先到英國受訓。於是拉曼就投考財政部以謀求職業,結果獲得第一名,被授予總會計助理的職務。
拉曼在財政部工作很出色,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但他並不想沉浸在官場之中。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科學目標,把業餘時間全部用於繼續研究聲學和樂器理論。加爾各答有一所學術機構,叫印度科學教育協會,裏麵有實驗室,拉曼就在這裏開展他的聲學和光學研究。經過10年的努力,拉曼在沒有高級科研人員指導的條件下,靠自己的努力作出了一係列成果,也發表了許多論文。
1917年,加爾各答大學破例邀請他擔任物理學教授,使他從此能專心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在加爾各答大學任教16年期間,仍在印度科學教育協會進行實驗,不斷有學生、教師和訪問學者到這裏來向他學習、與他合作,逐漸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學術團體。許多人在他的榜樣和成就的激勵下,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沙哈和玻色。這時,加爾各答正在形成印度的科學研究中心,加爾各答大學和拉曼小組在這裏麵成了眾望所歸的核心。1921年,由拉曼代表加爾各答大學去英國講學,說明了他們的成果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同。
1934年,拉曼和其他學者一起創建了印度科學院,並親任院長。1947年,又創建拉曼研究所。他在發展印度的科學事業上立下了豐功偉績。拉曼抓住分子散射這一課題是很有眼力的。在他持續多年的努力中,顯然貫穿著一個思想,這就是:針對理論的薄弱環節,堅持不懈地進行基礎研究。拉曼很重視發掘人才,從印度科學教育協會到拉曼研究所,在他的周圍總是不斷湧現著一批批富有才華的學生和合作者。就以光散射這一課題統計,在30年中間,前後就有66名學者從他的實驗室發表了377篇論文。他對學生淳淳善誘,深受學生敬仰和愛戴。拉曼愛好音樂,也很愛鮮花異石。他研究金剛石的結構,耗去了他所得獎金的大部分。晚年致力於對花卉進行光譜分析。在他80壽辰時,出版了他的專集:《視覺生理學》。拉曼喜愛玫瑰勝於一切,他擁有一座玫瑰花園。拉曼1970年逝世,享年82歲,按照他生前的意願火葬於他的花園裏。
在X射線的康普頓效應發現以後,海森堡曾於1925年預言:可見光也會有類似的效應。1928年,拉曼在《一種新的輻射》一文中指出:當單色光定向地通過透明物質時,會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譜,除了含有原來波長的一些光以外,還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長與原來光的波長相差一個恒定的數量。這種單色光被介質分子散射後頻率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並合散射效應,又稱為拉曼效應。這一發現,很快就得到了公認。英國皇家學會正式稱之為“20年代實驗物理學中最卓越的三四個發現之一”。
拉曼效應為光的量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後人研究表明,拉曼效應對於研究分子結構和進行化學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光的散射現象中有一特殊效應,和X射線散射的康普頓效應類似,光的頻率在散射後會發生變化。頻率的變化決定於散射物質的特性。這就是拉曼效應,是拉曼在研究光的散射過程中於1928年發現的。在拉曼和他的合作者宣布發現這一效應之後幾個月,前蘇聯的蘭茲伯格和曼德爾斯坦也獨立地發現了這一效應,他們稱之為聯合散射。拉曼光譜是入射光子和分子相碰撞時,分子的振動能量或轉動能量和光子能量疊加的結果,利用拉曼光譜可以把處於紅外區的分子能譜轉移到可見光區來觀測。因此拉曼光譜作為紅外光譜的補充,是研究分子結構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