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在經曆和見證了種種之後,正如沉睡了一夜的向陽花的花苞,感受到了陽光的輕撫後蘇醒過來,極力的張開自己那顯眼的花瓣,袒露出自己內心包裹的精巧花蕊,散發出怡人芳香。在百花爭鳴的萬花叢裏也能有獨屬的一角。2006年冬的北京,早早就被傲嬌高冷的冬之女神鋪上了一層薄薄的白攤。宏偉輝煌的紫禁城被蒙的像一副白與紅相配的油畫。八達嶺之上,巍峨莊嚴的萬裏長城,猶如一條銀龍,橫臥在山峰,沉睡過冬!曾經輝煌奢華的頤和園,在屢遭曆史的**後,終於也能靜靜的蜷縮在冬雪覆蓋的被褥中喘息。這大北京的西南角西便門外的白雲觀街與白雲路交叉處,一座宏大的道觀,沉重又安靜的坐落著——白雲觀。
如前種種,白雲觀也是這做有著悠久曆史積澱的古城之中的見證者之一。白雲觀初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東晉時期在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權--金朝時,毀於大火。有在元末的烽火戰亂之中損與兵燹。明洪武二十七年重修,清康熙四十五年添建,民國期間,觀內建築大都因年久失修變的殘破,解放後的重新修繕,文格時期的再度破壞。
這座道家聖地,當今中國道教協會會址所在,在這被冬雪靜廖了的京城裏,格外的熱鬧。
“玉陽師叔,伏石師弟,雲虛師弟。來來來,恭候幾位多時了!快快快,裏麵請裏麵請”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白雲觀二十三代方丈謝宗信道長親自前來迎接。一席灰黑的道袍,一簾絡腮白須。滿目宏光,精茫內藏。若不是之前見曉過伏石子雲虛子幾人恐怕也不會想象麵前這位身板硬朗,舉手投足蒼勁有力的老者已是九旬高齡!
“宗信啊,我都這把老骨頭了,你這辦這麼大場麵的事兒,我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顯然,玉陽道人與這宗信道長也是熟識,稱呼也是不見外。其實在道家之中,門派之見並不在眼。修道悟道之人目標一致,都是參道修仙。所以門派之間經常有交流與往來,關係甚好。而玉陽子在當今道門,也算是化石級的人物了。後生隻有沒見過的,沒有沒聽過的。玉陽道人也毫不客氣,見麵也不來那套世俗的寒暄,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的親自回絕白雲觀的好意。
謝宗信道長當然明白玉陽道人的意思,擺了擺手說道:“師叔能移駕前來,已經是我白雲觀的榮光,是這次前來的後生們的運生了。不的緊,不的緊。師叔師弟一路奔波相比也是舟車勞頓。隨我進觀吧!”
白雲觀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以及後院計四個部分。主要殿宇位於中軸線上,包括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等。配殿、廊廡分列中軸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