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曹植
徐霞客是我國明朝末年著名的地理學家,也是一個出色的旅行家。他出身富裕,家裏有大批的良田和奴仆。徐霞客雖然生長在這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卻沒有染上官宦氣。從幼年開始,他就厭煩升官發財那一套。他努力學習,但不讀空洞陳腐的八股文,而喜歡讀曆史、地理和旅遊探險這一類書。有一次,他坐在窗前的丁香樹下讀書,讀著讀著,忽然“咯咯”地笑出聲來。母親好奇地問:“笑什麼呀?”他回答說:“書上說有個學者的誌向很大,天下有九州,他要走遍八州;有五嶽,他要登上四嶽。依我看,他的誌向還不大。要是我,非走遍九州,登遍五嶽不可。”那時,徐霞客才10歲,但卻已經立下了要走遍五湖四海、考察祖國地理麵貌的誌向。
從22歲起,徐霞客正式開始進行旅行考察。在前後34年的時間裏,他長年與山水為伍,同雲霞做伴。東到普陀,西至騰衝,北達盤山,南臨崇左,足跡踏遍了15個省區。當時沒有什麼交通工具,他長途跋涉全靠兩條腿;也沒有任何科學儀器,考察的方法非常原始。他在旅途中曆經千辛萬苦,碰到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
有一次,他在廣西境內考察水道,由於不適應那兒潮濕悶熱的氣候,和同伴兩人都病倒了,一連好些天高燒不退。那天早晨他從迷糊中醒來,發現同伴已經去世了。徐霞客從病魔中掙紮出來,埋葬了同伴的屍體又獨身一人穿行在南方的山山水水中。
徐霞客所到的地方,多是人跡稀少的窮鄉僻壤,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峽穀。有時為了攀登懸崖峭壁,他像猴子那樣攀藤附葛;為了探測深邃的山洞,他經常伏地爬行。有一次,在考察雁蕩山時,他看到頂峰上的一塊大石頭好像劈開了,就想順著石壁下去看看。石壁跟刀背一樣,怎麼下呢?他把包腳布解下來,係在一起連成一條帶子,上頭拴在一棵大樹上,兩手抓住帶子的另一頭往下垂落,下到石壁下的台階上。下去後,卻發現台階很小,僅有落腳的地方,再往下就是萬丈深淵了。由於無路可走,隻好再爬上去。當他抓著帶子剛剛登上懸崖,帶子就被岩石磨斷了,他險些跌下萬丈深淵送掉性命。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他曾幾次陷於絕境。一次在湘江乘船時,一群強盜把他的行李和旅費搶劫一空,他跳到水裏才得以逃命。他四次斷糧,隻好靠賣衣服維持,或采些野果充饑。但徐霞客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過。
通過艱苦的考察,徐霞客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例如他指出長江的源頭是金沙江,糾正了源頭在岷山的說法。他提出形成石灰岩地貌的重要原因是由於水的作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分析的人。他的考察內容很廣泛,包括各種地理現象,山脈、河流、岩石、土質、水源、氣候等無所不包。
難能可貴的是,在長達34年的考察中,徐霞客不管多麼勞累,晚上都要點起油燈,把當天的經曆和收獲記錄下來,後來整理成為一部地理考察專著——《徐霞客遊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