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和秋分則是一年中全球各地白晝和黑夜等長的兩天。一如夏至和冬至,北半球春季來臨之日(3月20日)正好是南半球秋季的第一天;北半球秋季的第一天(9月22日),南半球的春季正好開始。
公轉
地球環繞太陽一周需要一年時間,因此,我們惟有通過四季的緩慢變化,才能察覺到我們參與的這一場驚人的太空軌道賽跑。
地球公轉是一種周期性的圓周運動,因此,地球公轉速度包含著角速度和線速度兩個方麵。地球公轉的平均角速度是每年360度,即每日59分。平均線速度為每年940,000,000公裏,即每秒29.78公裏。地球軌道總長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轉的平均線速度就是每年9.4億千米,也就是經過365.2564日地球公轉了9.4億千米,即每秒鍾29.8千米,約每秒30千米。地球於每年1月初經過近日點,7月初經過遠日點,因此,從1月初到當年7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逐漸加大,地球公轉速度逐漸減慢;從7月初到來年1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逐漸縮小,地球公轉速度逐漸加快。視太陽由春分點經過夏至點到秋分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需要186天多,長於全年的一半,此時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視太陽由秋分點經過冬至點到春分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需要179天,短於全年的一半,此時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見,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長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地球在沿著軌道環繞太陽快速運行時,還得一麵旋轉,一麵擺蕩。運行一圈費時一年,自轉一周隻消一天工夫,完成擺蕩的周期則需要4.1萬年。一場狂熱的舞蹈仿佛在太空中進行;我們不斷跳躍旋轉,飄過永恒的時空,時時刻刻感受到兩種相反的欲望在心中交戰——有時我們渴望投入太陽的懷抱,有時卻想逃遁入外太空的黑暗中。
[知識鏈接] 地球在太空中運行和定位的一些基本數據
●球軸略為傾斜,和垂直線大約成23.5度角。在41000年的周期中,角度的改變每一邊可達1.5度。
●每25776年,地球完成一個歲差周期。
●每24小時,地球繞軸自轉一次。每365天(實際是365.2422天),地球繞太陽運行一次。
●影響地球季節最大的是,地球沿著軌道運行時,太陽光線在不同的軌道點照射到地麵上的角度。
怪博士出題
地球的公轉帶來了四季的更替,那麼地球的自傳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