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進入偵探的世界
1841年,英國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發表了長篇小說《荒涼山莊》(《巴納比·魯德奇》)。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塑造了巴凱特警長這一人物形象——他機警勇敢,又富於同情心,還對社會上的三教九流都了如指掌。他是作者筆下的好警官,身上已經具有偵探的某些特點。正因為這一嚐試所獲得的經驗,促使狄更斯在晚年寫出了偵探小說《艾德魯·特魯德案件》。這部小說發表於1870年在雜誌上連載了六期。遺憾的作者尚未完成這部作品就擱筆長逝了,書中的疑案也成了千古懸案。
而同樣是1841年,在大洋的彼岸,美國作家愛倫·坡發表了著名的《毛格街血案》,出色地講述了一個充滿懸念的密室殺人案件,也第一次出現了杜賓這一偵探形象。其後他又創作出四部偵破短篇小說,雖然愛倫·坡自稱這些隻是“遊戲之作”,但他已經為偵探小說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首先,他把偵探過程當作了小說的主題,把凶殺作為構成小說的主要因素。
其次,愛倫·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偵探形象杜賓,他是法國名門之後,他唯一興趣是與書做伴,他愛幻想,喜歡思考問題,尤其對生活中產生的疑案充滿了濃厚興趣。他具備偵探所應具備的分析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尤其注重人的心裏活動,把罪犯活動與人的貪欲聯係起來。愛倫·坡還為杜賓設計了一個呆頭呆腦、自以為高明的記者作陪襯角色。
最後,偵探從犯罪者留下的痕跡,運用智力推理,揭示事物的真相。
這三條便將偵探小說從其他小說類型中獨立了出來,所以偵探小說也被稱作“動腦遊戲”。
愛倫·坡之後,英國出現了另一位偵探小說家威廉·威爾基·柯林斯,他將偵探小說從短篇“戲作”引向長篇小說。他在寫破案的同時,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並突出了主人公克夫探長的個性以及心理特點,這就大大提高了偵探小說的文學性。
在前人創新的基礎上,才有了“世界偵探小說之父”柯南道爾,他的創作讓偵探小說真正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關於世界著名的偵探小說家的介紹,我們在後麵故事的拓展閱讀中還會有所補充,同學們可以認真閱讀了解一下。
由愛倫·坡奠定下的三條基本原則,經過無數偵探小說家的努力,完善為以前幾條基本規則:
1、偵破小說是以智力推理為主,所以武術、技擊不應該是小說的描述重點,在故事敘述過程中,應該留有清晰明確的線索,讓讀者跟隨故事思考,享受智力的漫步。(如果是關於科技犯罪的內容也要盡量貼近大眾生活,如果太過高級,就會變成科幻小說。)
2、偵破小說的人物不易過多,如果無關人物滿篇,會讓讀者過於疲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
3、凶手應該是一個隱藏起來,表麵上看不出來的人物,而不是開頭就確知的一名窮凶極惡之徒,那會將故事變為驚險故事,而非偵探小說。
所以偵探小說的核心就在於個人智力的發揮,針對同學們的閱讀情況,我們特意安排了偵探思維發展的四個階段,讓你在閱讀過程中訓練腦力,既享受故事的樂趣,又獲得智慧上的提升。每則小故事後麵,與故事相關,補充了一些閱讀材料,可以獲得相關的一些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最後我們還設定了一個小版塊,讓你親自常識做一名偵探,找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