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明說的賈詡
◎涉世以慎言為先,修己以清心為要。——李叔同
賈詡(147—224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著名戰術家,官至太尉,諡曰肅候。時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劉琮是三國時期荊州牧劉表的次子。開始時,劉表以長子劉琦的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十分寵愛劉琦。但是,後來劉琮娶了劉表後妻蔡氏的侄女為妻後,蔡氏就因此喜歡劉琮而討厭劉琦,因此經常向劉表進毀琦譽琮的讒言。劉表寵愛後妻,便相信後妻的話,也開始討厭劉琦。
劉表的妻弟蔡瑁及外甥張允也同樣得幸於劉表,也與劉琮相處和睦。於是,劉表及蔡氏就想以劉琮為後,而蔡瑁、張允則為其黨羽。
劉琮是劉表與後妻蔡夫人所生的兒子,漸漸也得到了劉表的寵愛。蔡氏一族想要立劉琮為主,於是在劉表病重之時,就斷絕了長子劉琦與劉表的往來,劉表死後擁立劉琮為主。
曹操大軍南下之時,劉表的舊臣傅巽、蒯越、王粲等人紛紛勸劉琮降曹,最終劉琮在蔡瑁等人主持之下舉荊州而降。曹操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將劉琮與其母蔡夫人遣送青州,卻暗中命令於禁在半途截殺他們。劉表昏庸,親信小人佞臣,晚年做出了廢長立幼的錯事,結果導致荊州大亂,讓曹操輕易奪取。
曹操平時很喜愛曹植的才華,因此也想廢了曹丕轉立曹植為太子。當曹操將這件事向賈詡征求意見時,賈翊卻一聲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問:“你為什麼不說話?”
賈詡說:“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問:“你在想什麼事呢?”
賈詡答:“我正在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招致災禍的事。”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賈詡的言外之意,於是不再提廢曹丕的事了。
◎故事感悟
孔聖人教導後人要“慎言慎行”,中國傳統士大夫更是知曉其中真理。尤其是對那些在帝王身邊為人臣子的人來說更是時刻牢記這句話,俗語說:“伴君如伴虎。”賈詡的聰明之處就在於話不明說,讓曹操自己去領悟,不言者不罪。這則故事讓人們體會到了古代專製社會為人臣的不易,更佩服賈詡的聰明機敏。
◎史海擷英
賈詡的計謀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發生前,袁紹派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但賈詡卻先於張繡坐上對來使說:“袁紹兄弟之間都不能相容,他怎麼能容得下天下的有才學之人呢?”
張繡驚懼地說:“何至於此!”並暗中對賈詡說:“如果是這樣,我們該歸順誰呢?”
賈詡說:“不如順從曹公。”
張繡說:“袁強曹弱,又與曹公有仇,從之如何?”
賈詡說:“這就是所以應該跟從曹公的原因啊。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這是第一條應該跟從的原因。袁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然不會看重我們;曹公眾弱,得到我們必然高興,這是第二條應該跟從的原因。凡事有霸王之誌者,都必定能夠放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這是第三條應該跟從的原因。願將軍好好思考一下吧。”
張繡聽從了賈詡的話,於十一月率眾歸順了曹操。
當時,冀州還為袁紹所占領,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大戰。後來曹軍軍糧方盡,曹操便向賈詡問計,賈詡說:“您的明德勝過袁紹,勇猛勝過袁紹,用人勝過袁紹,善於把握機會的能力勝過袁紹。有這四‘勝’,您會勝利的。”曹操聽了,很高興。
十月,袁紹又派淳於瓊率兵萬餘護送軍糧,到距離袁軍大營40裏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時,許攸聞其家屬犯法下獄,憤然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眾人都感到懷疑,隻有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曹操欣然采納其計,率軍出擊,大敗袁軍。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遷賈詡為太中大夫。
◎文苑拾萃
惟漢行
(魏晉)曹 植
太極定二儀,清濁如以形。
三光照八極,天道甚著明。
為人立君長,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變故誡驕盈。
神高而聽卑,報若響應聲。
明主敬細微,三季瞢天經。
二皇稱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湯繼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懷帝京,日昃不敢寧。
濟濟在公朝,萬載馳其名。
袁渙拒罵
◎言不妄發,則言出而人信之。——《薛瑄全集·讀書錄》
袁渙(生卒年不詳),字曜卿,陳郡扶樂(今河南太康西北)人。東漢末年官員。漢末戰亂,袁渙流寓江、淮一帶,初為袁術所用,後投呂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滅了呂布,袁渙又轉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後又任諫議大夫、郎中令等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