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慎而敢言,為國為民(3)(1 / 3)

蘇世長指桑“罵”槐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格言

蘇世長(生卒年不詳),雍州武功(今屬陝西西安市)人。其祖父在後魏時做過通直散騎常侍,父親做過北周刺史。蘇世長承襲父職,在隋朝任長安令,後為都水少監。入唐,任玉山屯監,曾諫止李淵去武功圍獵,以免踐擾百姓。在披香殿陪李淵宴會,直勸其以隋煬帝為戒,製止奢侈浪費,李淵為之動容。後調為陝州長史、天策府軍谘祭酒並引為文學館學士。貞觀初,蘇世長奉命出使突厥,談判中不辱使命,力爭不讓,贏得朝野讚許。後調升為巴州刺史,赴任途中因乘舟落水而亡。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平定了王世充後,王世充的行台仆射蘇世長帶著漢南來歸順。高祖指責蘇世長歸順遲了。蘇世長則深深地作了一個揖,說:“自古以來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來作比喻的。一個人獲得了,其他眾人便放手。哪裏有捕獲鹿以後,還忿恨其他同獵的人,追究他們爭奪鹿的罪名呢?”

由於高祖和蘇世長有舊交,所以聽完蘇世長的話,便一笑而過。

後來,蘇世長與高祖在高陵圍獵,那天收獲很多,高祖便命令將捕獲的禽獸陳列在旌門。然後,高祖環顧著四周問眾位大臣說:“今天圍獵,快樂嗎?”

蘇世長回答說:“皇上您錯過了許許多多的獵物,今天圍獵,不過收獲一百來隻,不算十分快樂!”

高祖吃驚得臉色都變了,後來又笑著說:“你發癲了嗎?”

蘇世長回答說:“如果僅從我的角度來考慮便是發狂了,但如果從您的角度來考慮,則是一片忠心呀!”

蘇世長曾經在披香殿侍候高祖用餐,當酒喝到高興時,上奏說:“這座宮殿是隋煬帝建的吧?為什麼雕刻裝飾這麼像呢?”

高祖回答說:“你好進諫,像個直率的人,其實內心狡詐。你難道不知道這座宮殿是我建的嗎?為什麼要假裝不知道而懷疑是隋煬帝建的呢?”

蘇世長回答說:“我實在不知道,隻是看見傾宮、鹿台、琉璃等如此奢華,不是一位崇尚節約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實在是不合適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這裏陪侍皇上,看見皇上的房屋能蔽風霜,就認為足夠了。隋煬帝就因為竭盡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才得到了江山,這其實是對他竭盡奢靡的懲罰,自己也要不忘節儉呀。現在在他的宮殿內又大加裝飾,想撥亂反正,難道可能嗎?”

高祖每次都能接受蘇世長的建議。蘇世長前前後後多次勸說,高祖從中也得到極大的好處。

◎故事感悟

一個朝代的前期明主較容易出現,他們往往都勵精圖治,能夠聽進諫臣的建議。唐前期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每一個皇帝在位期間都有一個直言勸主的名臣。從唐高祖時期的蘇世長,到唐太宗時的魏征,對於這些臣子們來說他們無疑是幸運的,遇到了明主虛心納諫。在蘇世長勸說中拿高祖和隋煬帝作比,讓唐高祖自生改意,以免青史留惡名,我們也看到了他憂國憂民和胸懷天下蒼生的廣闊胸懷。

◎史海擷英

李淵建立唐朝

李淵(566—635年)是唐代的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其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親李昞,北周時曆官禦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兩郡的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政局動亂。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與次子李世民也起兵叛亂,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叛亂後,一麵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麵積極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正在激戰,李淵便乘隙進取關中。

十一月,李淵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的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為唐王,綜理萬機。618的年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定都長安。不久,唐就統一了全國。

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製,重新建立了中央及地方行政製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布均田製及租庸調製,重建府兵製,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製、土地及課役等製度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