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舉一個例子,齊泯王去魯國,隨從臣子夷維子對魯國人說:‘你們要怎樣款待我的君主?’魯國人說:‘我們將拿十個太牢(有牛、豬、羊肉的最上等菜)來款待。’夷維子說道:‘這算是什麼禮節?我的君主是天子啊。天子巡視狩獵,各地諸侯要讓出祖廟給天子住,並交出官庫的鑰匙;天子用膳時,要恭恭敬敬在膳堂下伺候,等天子吃完了,才能告退。’可魯國人不買賬,將鑰匙丟到地上,把王宮內門關上不再接待齊君。
“齊泯王無法進入魯國,就想去薛國,便借道於鄒國。當時,鄒君剛死,齊王要進入吊喪,夷維子又對鄒君的太子說:‘太子吊喪,主人一定要背對棺材、麵對北方哭泣,然後讓天子在南麵的台階上憑吊。’鄒國的臣子們非常憤慨,說:‘如果硬要這樣,我們情願去死。’結果,齊王也不敢進入鄒國。鄒國、魯國的臣子們都很窮困,君主在世時他們並不能盡侍奉養,君主死了,他們也無法使他口含玉珠,但他們都很有骨氣,強要他們的君王對某人行天子之禮,他們也敢於拒絕。今天秦國是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魏國也是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且彼此稱王。如果僅僅看到秦國在長平消滅趙國40萬兵力的一次戰爭勝利,就嚇得要尊他為皇帝,這不是要晉國堂堂三位大臣(韓、魏、趙)變得還不及鄒、魯的奴仆妾婢嗎?再說秦王稱帝後不會就此罷休的,他還會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調整各地諸侯的大臣,並將派出其子女配給諸侯作妃嬪,讓她們進入魏國王宮。這時候,魏王還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嗎?將軍您又怎能像現在這樣受寵呢?”
新垣衍聽了,大為歎服,連連拜謝道:“我原先還以為先生不過是位庸人,現在才知您是天下少見的賢士啊!我再也不敢勸趙國尊秦王為帝了。”
秦軍將領聽說這件事,當即決定退兵50裏。恰巧這時,魏國公子無忌奪取魏將晉鄙的軍權率部隊援助趙國,進攻秦軍,秦軍隻得撤返秦國。邯鄲之圍也就解除了。
◎故事感悟
在辯術方麵,魯仲連善用譬喻,善於舉例,善於分析形勢和說話入理,語言環環相扣,邏輯縝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這樣說,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超人的智慧,成就了一個富有個性和傳奇色彩的魯仲連。
◎史海擷英
西周王朝的開創者
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末期的諸侯首領,在商紂王統治時期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後來因崇侯虎向商紂王進讒言,姬昌被囚於羑裏,後得釋歸。被釋放後,姬昌依然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來歸從,其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其為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間,遵後稷、公劉之業,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了較快的發展。後來,姬昌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請呂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最終滅掉了商朝,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創者。
周文王還發明了“文王八卦”,流傳於世。《史記》中傳聞“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
◎文苑拾萃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禦
(唐)李 白
月化五白龍,翻飛淩九天。
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
虜箭雨宮闕,皇輿成播遷。
英王受廟略,秉鉞清南邊。
雲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
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
霜台降群彥,水國奉戎旃。
繡服開宴語,天人借樓船。
如登黃金台,遙謁紫霞仙。
卷身編蓬下,冥機四十年。
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浮雲在一決,誓欲清幽燕。
願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
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
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
觸龍說趙太後
◎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戰國策·秦策一》
觸龍(生卒年不詳),也叫觸讋,戰國時趙國大臣。官左師。趙孝成王新立,太後掌權,秦急攻趙。趙求救於齊。齊欲以太後所愛少子長安君為質,太後不肯。他進諫說“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太後為其所動。即譴長安君到齊為質。今本《戰國策》誤將“龍”“言”合為一字,稱為“觸讋”。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戰國縱橫家帛書,中有觸龍見趙太後章,正作觸龍。現據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