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起長大的玩具豬蹄兒燈(2 / 2)

玩的時候,先得用鞭梢一圈一圈纏住陀螺的腰身,然後直放在地上,用手指輕輕按住陀螺頂端,用力一拉鞭繩,陀螺就在地上旋轉起來,再用鞭子不斷地抽打,越抽轉得越快。

為了讓陀螺轉得更輕快,我們常到冰上去玩兒。鞭梢兒劈啪劈啪響,陀螺滴溜滴溜轉。盡管春寒料峭,誰也不覺得冷,倒是常常玩兒得滿頭大汗。

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似乎是男孩子的遊戲。現在想起來,大約是因為這種遊戲刺激性較強,你必須一下一下地抽打,它才轉;稍一怠慢,它就會東倒西歪。

抽陀螺,還可以玩兒得很有攻擊性,方法是:幾個人在一起,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常常是揚鞭猛抽一下,讓自己的陀螺以極快的轉速去撞擊別人的陀螺,誰把別人的撞倒誰就是贏家。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們開始把“抽陀螺”改稱“抽漢奸”。

這個新叫法,很快就被大家認可。一說起“抽漢奸”,我們的鞭子抽得更響、更有力,把那些投敵賣國的視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團團轉,很是解氣。

有時候,大人們在一旁看著看著,也會走上前來,和我們一起抽它幾鞭子。

兔兒爺小白兔向來是孩子們的寵物,雪白的絨毛,通紅的眼睛,尤其是溫順的性格,讓我們格外愛憐。

每年中秋節,市麵上除了賣月餅、水果、幹果外,最引起我們孩子家興趣的,就數泥塑兔兒爺了。

本是兔兒,偏以“爺”相稱,這在別的動物中,絕無這種殊榮。“爺”字向來是與長輩、與威嚴連在一起的。在人間不說,單就諸神而論,我小時候就知道有“灶王爺”“財神爺”,對這些“爺”們,需格外敬畏,以免招災惹禍。

這兔兒爺,雖然也算得上廣寒宮裏的“神兔”,即使稱得上“爺”,我們也並不懼怕它,相反,都覺得這兔兒爺和我們最平等、最親近。每年的中秋節,都願意“請”一尊兔兒爺來和我們玩耍。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是別的玩具所不能替代的。

對兔兒爺的喜愛,除了源於對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喜愛之外,還由於兔兒爺多了幾分童話色彩。

兔兒爺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臉兒,人身子,那樣子格外引人遐想。

那時候,每逢買來一個兔兒爺,總是沉甸甸地抱在懷裏,和它臉對臉地對視好久。兔兒爺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很有神。三瓣嘴兒閉得緊緊的,顯得很嚴肅。臉蛋兒總是施著淡淡的胭脂,樣子有些滑稽可笑。

兔兒爺的穿著打扮也很奇特,有的穿著大紅袍,有的披著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樣子很是威武。

兔兒爺可不是臥在那兒,而是騎著老虎,或者獅子,或者麒麟,好像隨時準備出征,無往而不勝。

在我買到的眾多的兔兒爺中,我最喜歡的是一種叫“呱嗒呱嗒嘴”的兔兒爺。這種兔兒爺嘴唇會動,一動就發出“呱嗒呱嗒”的響聲。原來有一根線連著嘴唇,從中空的身體裏伸到腳下,用手一拽,嘴兒一張一合,就會發出聲響。

說起兔兒爺,本是中秋祭月的象征;以兔代月,又是源於兔居月中搗藥的神話。

婦女拜月,供的是“月光碼兒”,我們兒童效法婦女,供的是兔兒爺。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拜月是遊戲,兔兒爺就成了我們的玩具了。

小時候,年年中秋節都要買一個兔兒爺。開始,由於年齡小,買個二三寸高的,隨著年齡增長,買的兔兒爺也越來越大。我買過的兔兒爺,最大的有身高一尺的。

兔兒爺最大的有二三尺高。這麼高的,我沒買過,一來因為抱不動,二來也沒地方擺。

已經好多年沒見過兔兒爺了,如果現在有賣兔兒爺的,我一定買一個大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