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是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常問他:你的老師又是誰呢?
孔子說:“我不是生而知之者,是學而知之的人。”孔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因家境清貧,他15歲時才有誌於學問。
他為了弄懂“禮”,從山東走到河南,一拜李耳(老聃)為師。老聃為其講學,臨別時,老聃說:“富貴的人送人以錢財;有學問的人送人以言……我送給你幾句話吧:聰明深察的人,易遭殺身之禍,因為他好評論人;博學善辯的人,易危害自身,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的短處;為人子、人臣不要有這些事而存身以盡孝盡忠。不要隻顧自己,堅持個人意見。”這席話,使孔子受益不淺。
以後,他又二拜魯國樂官師襄子為師。開始學琴時,一連十幾天總是反複彈撥同一支琴曲。師襄子見他彈得已經十分嫻熟了,就對他說:“你可以換一支曲子進一步練習了。”孔子卻回答說:“我隻學會了樂曲的表麵形式,對節奏內容還不了解。”於是又繼續練習了。又過些天,師襄子傾聽琴音,感到孔子已經領會了樂曲的意境。可以學習更複雜一些的樂曲了。孔子微微搖搖頭說:“我雖然體會了樂曲的意境,但作曲的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沒體會出來。”又彈了一些時間,孔子輕輕地放下琴,站起來望著窗外若有所思。師襄子問他有什麼體會,孔子說:“我傾聽著琴音,我似乎看到了一位個子高高的,目光遠大,慈愛安祥的長者。這不是周文王又是誰呢?”師襄子稱讚道:“你說的完全對啊!”就這樣孔子學會了樂,並且十分精通。
這之後,他又三拜萇弘為師。萇弘是個大音樂家,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孔子拜他為師,請教律呂之學。孔子非常虛心聽取萇弘指導,不懂就問,他說:“勤學,不恥下問,才能學到本領。”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取得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實效。
由於孔子多方麵拜能者為師,掌握了多種學問和本領,成為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學問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