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戰士張川的尊師情(1 / 1)

張川是老山前線一等戰功榮立者。1980年考入陸軍學校學習,1984年4月在老山前線作戰中負傷致殘,1989年被華東師範大學破格錄取,在政教係學習。

老師在他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因為這個名字崇高,受人尊敬,而是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傾注了老師的辛勤汗水。

在“文革”十年後的第一個春天,他幸運地結識了對他的人生旅途起了重大轉變作用的老師——高中時代的班主任、昆明23中(現昆明師專附中)的陶秀文老師。在那衝擊一切、打倒一切的年代,張川曾沾染上許多惡習,成了學校裏赫赫有名的學生,上課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架鬥毆卻少不了他。老師們一提起他就搖頭。父親的棍棒、訓斥,母親的疼愛、勸教,並未觸動他的心靈。學校一度認為他秉性難改,勒令他退學。家裏想給他轉學,卻找不到收留他的學校。後來昆明23中要了他,有的班主任不願收他,最後找到了陶秀文老師。陶老師看了他的轉學鑒定,考慮了片刻,認真地說:“我要了。”第二天,她告訴張川:“我姓陶,以後就叫我陶老師好了,歡迎你到我們班級來。”說著,伸出溫暖和友誼的手,拉著他說:“走,我帶你到班級熟悉一下。”一股暖流沁入他的心間。是老師的手將他從迷途中拉回,是老師的手幫他從苦惱中擺脫出來。在陶老師的耐心培養下,高中畢業時他入了團,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1978年畢業後,他參加了工作,又是在陶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1980年他報考了軍事院校。在複習迎考中,陶老師到處為他搜集複習資料,找老師給他單獨補課。高考發榜了,他被錄取了,穿上了軍裝跨進了軍校的大門。這期間,師生的情誼更進了一步。節假日他總要抽時間去探望老師,他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母親,老師也對他視同自己的親生兒子。

1984年4月,他在老山前線參加戰鬥的前三天,收到父親托人捎來的一封家信,附上了老師寫給他父母的安慰信。他被老師的話所感動。老師說:“請相信我們一家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和你們一家一樣的——做他的堅強後盾。”4月28日,張川在老山作戰中負傷致殘,年僅20歲就失去了右手,在醫院治療期間又得到了老師的安慰和鼓舞,信中說:“你是不幸中的大幸,比起你身邊倒下去的戰士,難道你不感到還是幸運的嗎?”她還給他介紹了幾本書,其中《永不掉隊》一書,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位在戰爭中失去胳膊的蘇聯軍官,為了在戰後參加建設刻苦學習,做一名永不掉隊戰士的感人故事,對他教育很深。老師還用肖軍說過的一句話鼓勵他,“當一個人以必死的精神活下去時,他是什麼困難都能戰勝的。”他很快擺脫了自己感情的羈絆,開始用左手拿起筆來從頭練字,重新工作,用左手去譜寫自己的人生。

戰後,張川所在的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老山英雄連”稱號,他也榮立了一等戰功。

老師在張川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因為這個名字崇高,受人尊敬,而是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傾注了老師的辛勤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