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字(1 / 3)

《江湖外外傳》——淩塵

無處江湖,無處不江湖。

一、名字

田燕之從沒見過他爹,他的娘叫田一,是他身邊唯一的親人。不知道為什麼,田一從不對田燕之說起他爹,就連名字也不提一個字。所以,田燕之隨母姓。

田燕之隻知道他有個外公,名叫田。

他把三代名字一排:田,田一,田燕之。想到曆史的發展也不過如此,由少到多,由簡到繁。但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因為他將來的孩子的名字似乎怎麼發展也發不到四個字。再細細一想又覺得太對了,因為曆史也會停滯不前呀。就算他孩子的名字隻有兩個字,那就更驗證了曆史倒退的說法。

人們都管他的外公叫“老田”,別以為這是一個親切的招呼,實在是因為他外公的名字就叫“老田”,叫不了別的。因為田家祖先世代不識字,而學識字實在又是一件痛苦萬分的事,所以田家祖先就都叫“田”。為了區分你我,祖先們就定了個不成文(不識字,當然成不了文)的規定,家中年長者稱“老田”“老老田”之類,年壯者稱“大田”“大大田”之類,年幼者稱“乖田”“乖乖田”“乖乖乖田”之類,待年長者死去,年壯者長成年老者,年幼者長成年壯者,新的年幼者出生了,名字就傳給下一代,子子孫孫無窮盡矣。如此循環反複,真可謂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第一人。

但到了外公這一代戰略方向似乎有所調整。他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了十年終於學會了兩個字:田、一。於是田燕之的娘就叫田一。外公得意地想:我大膽地突破了傳統的限製給俺孩子取了一個像樣的名字了,為田家的曆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呀。

但可悲的是外公生了七個孩子,田燕之的娘是大姐,故命名田一,接下來的五個孩子依次叫:田田,田一一,田一田,田田一,田田田。

等到要給老七起名字的時候,外公腦袋一拍,想當然地再一次用“田”“一”二字排列組合了起來,可排了幾次都和前麵六個撞車了。外公並不氣餒,拿出了實驗者的精神,堅持不懈地繼續排列了成千上萬次。隻是排一次撞一次,撞得腦子都嚴重交通堵塞了,可結果仍不出田一,田田,田一一,田田一,田一田,田田田的範圍。

經曆了成千上萬次的撞車事故後,外公靜下心來想:一次成功必然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為了成功,我要堅持下去!為了成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就一咬牙,一跺腳,再堅持排列了三天三夜,同時,腦子裏也三天三夜車禍連連。最終,那句勵誌名言“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變成了“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看著眼前這個還沒起名字的老七,外公隻能是無休止地歎息了。可憐的外公,他沒有學過排列組合學呀!一世英明毀於一旦。

由此便可看出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學好了語文,你才有資格生更多的孩子,學好了數學,你才知道什麼叫計劃生育。

不過呀,讀書學習固然給了你諸多方便,卻大大地束縛了想象力。好在外公隻是學會了兩個字,想象力並沒有被束去多少,仍可謂天馬行空,不過是掉了兩根馬毛罷了。

他就想啊,我為啥兒就不能自己造一個字呢?就在這時,他恰好看到門外一頭呆鵝大搖大擺地走過,頓時靈感花開,馬上就造出了一個“2”字,音讀作“鵝”,這樣,老七終於有名字了,就叫“田2”,讀作“田鵝”。

半輩子老實的外公難得創新一次,造起字來一發不可收拾,當他看到那隻呆鵝在池塘上呆呆地看著自己水中的倒影時,就有了“3”,音讀作“鵝鵝”,看到了雞蛋就有了“0”,看到了鋤頭就有了“7”,他一時興起還特地給他的孫子起了個小名,叫“007”,讀作“蛋蛋鋤”……

這樣,田家的曆史在偉大的外公的指引之下,又一次發生了偉大的變革,走上了自主創新的道路。

可惜田燕之並不是外公的孫子,他當然是外公的外孫啦!所以他隻是叫:田燕之。這名字的來曆也可謂陰差陽錯。田燕之的娘田一受外公的影響,深知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可自己卻不認字,又未得外公造字技術的真傳,就花了半兩錢請了村裏唯一的一個教書先生老周來給田燕之起名字。這個老周就把《論語》一翻,正好看到了《雍也》一章,就在紙上大筆一揮,寫下“田燕之”三個大字。寫完後得意地說名字裏帶有“之”字的都特了不起,比如“韓退之”,“王羲之”,得意的樣子就好像韓退之,王羲之的名字就是他起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