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是在爺爺那裏聽來的,還記得那時候我還沒上學,整天纏著這位已經離崗的優秀老師,他也不厭其煩盡量抽空輔導我——至此以後,我都無緣得見比爺爺還誨人不倦的老師,也可能是有更多私人感情包涵其中的緣故,他畢竟除了是以身作則的老師,還是我嚴苛不苟的親爺爺。但說起來也很不好意思,從小到大,我有一個毛病一直都改得徹底,我並不喜歡各門學科的純理論知識,聽得多了人就會犯困。但在爺爺那裏就不一樣,他的腦袋很神奇,在教授我學科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會穿插進一些有關聯的小故事。他講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多麼的為世人景仰,更被神化為智慧的象征。
“諸葛臥龍啊?你不會沒聽過他的傳說吧?”我可不想被人誤會得太深,那樣以後就更不好化解彼此的矛盾了,“他可是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三顧茅廬”的典故說的就是他了。”
聊天者緊繃的臉色不見了,笑著說道,我以為說誰呢?原來是他啊。我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了,還用得著你說啊?
“是啊。茅廬、茅廬,他也做過農活下過地的。誰有權利說下地務農的人,就不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呢?沒聽毛主席說過麼,團結就是力量!”我想到傳說中兩大運籌帷幄的大人物也經曆過最艱難的日子,心裏的躁動忽然就有了宣泄的出口,心裏如洗過的天空那樣的澄明。
“我又沒說你什麼,這麼較真就太——”聊天者顯然聽出話中所指,有些不高興我仍然介懷於胸,“算了,不提了。再說也沒有什麼意義,別人都死了多少年了,一切早就都過去了。”
我還想再說什麼,可主管就近在眼前,話到嘴邊還是忍住了,也許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必要強求別人和我保持同步,多說無益。爺爺在我逐漸大了、遠走他鄉的時候,對我有太多的牽掛和不舍,但他也知道以後的路還是要我自己走的。踏上開往學校的客車前,他不忘一再提起一個很有深意的名言,發人深省。這就是諸葛大人評價諸子百家的:“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
“好了。既然你們兩個說清楚了,那就開始工作吧!前人的智慧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多的是你們借鑒的地方呢!還有什麼話下班有的是時間,你們再說不遲。”主管可不管這些,他核心的信念隻有一個,那就是圓滿地完成任務,其他的事都可以先放一旁,包括了我們兩個人之間的不愉快。
他邊說邊快步來到聊天者的桌麵,簡略的看了幾秒在上麵靜靜躺著的文案後,不經意的掃了掃對方電腦屏幕上的桌麵,隻見藍天白雲背景圖片的襯托下,有一隻電子寵物在調皮的做著運動。他當場什麼別的話都沒有說,可眼神卻變得有幾分的凝重,我再強調一遍,你們現在別的都不要多想,專心做好這個就可以了。
我漫不經心的答應,和聊天者商量著劃分了任務後,就趕緊離開了。手裏拿著資料卻有些無處下手,我的文學細胞應該說是繼承於爺爺那裏,他也是帶我邁入知識海洋的啟蒙導師,但自己的天賦平庸無奇,感覺編寫的文案如果太一般了,就有些拿不出手。萬一有了遺漏偏差,那這不是折了爺爺的顏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