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出身於貧寒農家(1 / 1)

2009年11月,在北京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中,一本十三開冊頁的畫冊《可惜無聲》以952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項拍賣打破了全球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紀錄,創造了現代畫家畫冊價值的最高紀錄。

這本畫冊的主人,就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齊白石。

事實上,齊白石在57歲時還默默無聞,但他通過不懈努力,在晚年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齊白石是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人,出生於1864年元旦,他的家鄉是個有山有水、風景優美的地方。

那是在一群群山中極其平常的一個小山村,這個小山村的名字叫星鬥塘,村落四周的山峰層層疊疊,宛若一道道滴翠的綠色屏障,又好似微波輕漾的綠色海洋。北山上繁茂蓊鬱的樹林,南坡上搖曳多姿的竹叢,還有遍地青青的野草,處處洋溢著活鮮鮮的生命力。

據說,齊家的祖宗是從江蘇省碭山縣搬到湖南湘潭來的,他們的祖輩世代以務農為生。

齊家有一塊地,可以出產大米,可是,這塊地每年的收成隻夠一家人吃,很少拿出去賣。要是遇到收成不好,齊家的兩個男丁還要外出打零工掙錢來養家。

齊白石的父親齊貰政,是一個怕惹事、肯吃虧的老實人。他的嶽父周雨若就是看上他的誠實、善良,才將女兒周氏嫁給他的。

1861年,17歲的周氏與齊貰政結婚。嫁過來的那天,按照湘潭的鄉間風俗,婆家是要看兒媳婦嫁妝的,周氏的娘家不富裕,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因此她覺得很寒磣。

齊白石的祖母也是窮苦人出身,她對媳婦說:“好女不著嫁時衣,家道興旺靠自己。”

周氏聽了很感動,婚後第三天就下廚房做飯,幹起了家務活。

齊白石的外祖父是個教書先生,他對周氏的家教非常嚴格,所以周氏知書達理。家裏有了好東西,她總是先敬長輩,再給丈夫,最後才輪到自己。

當時的湘潭地區,做飯是燒稻草的,周氏看到稻草上麵常有沒打幹淨、剩下來的穀粒,覺得燒掉可惜,就用搗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來。

一天可以得到稻穀一合,一月就可以得到三升,一年下來就是三鬥了。當積了差不多的數目後,周氏就拿它們去換棉花。

齊白石的母親又在房屋旁的空地上種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周氏就春天紡棉,夏天織麻。

這樣,自從齊家娶進了周氏,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她自己織的布做成的,直到齊白石出生時,齊家的衣服和布,足足裝滿了一箱。

周氏還養了不少的雞鴨和豬,雞鴨下蛋賣錢,豬養肥了也能賣錢,因此,自從周氏嫁進齊家,齊家的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日子過得還是很和美的。

齊白石的祖父祖母看見兒媳如此地會持家,高興得不得了,他們逢人便說:“我兒媳婦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齊白石出生的那年,他的父親25歲,母親19歲,家裏還有祖父和祖母。齊白石不僅是祖父母的長孫,也是他父母的長子,而他的父親也是他祖父唯一的兒子,因此,當他出生後,齊家就有5口人了。

對於齊白石的出世,齊家全家都非常高興,齊白石的祖父笑嗬嗬地撚著胡須說:“依照齊家宗族的排行,到孫子這一輩,應該是個‘純’字。所以,我要為這個長孫取名叫純芝。芝,也作‘芷’,是一種香草。孔子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我也希望這個孫兒的品質像芝蘭一樣高潔。”

後來,齊家人都習慣地稱齊白石為阿芝。

齊白石的“白石”二字,是他成名後常用的號,這是根據他家的居住地起的。

在離齊家不到1裏地的地方,有個驛站,名叫白石鋪,阿芝長大學畫畫的時候,他的老師重新為他取名叫齊璜,號瀕生,並給他取了一個別號叫“白石山人”。

但是,別人都習慣把“白石山人”中的“山人”兩字去掉,光叫阿芝為白石。於是,後來就很少有人知道齊白石又叫阿芝了。

齊白石3歲前,身體非常弱,經常生病,鄉間的大夫說要忌葷腥油膩,並開列了一大堆不能隨便食用的東西。齊白石當時隻是個吃奶的孩子,還不能夠自己去吃東西,吃的全是母親的奶。

大夫這麼一說,周氏就忌口了,凡是葷腥油膩的東西,都不敢吃,生怕影響了奶汁,對小白石不利。就是逢年過節,齊家買些魚肉回來打牙祭,周氏也總是看著別人吃,自己卻一口也不沾。

因為齊白石身體不好,家人都舍不得將他一個人放在家裏,祖母和母親下地幹活時,就把他背在背上,形影不離地在地裏來回打轉。

齊家的婆媳常對別人說:“自己身體委屈點,勞累點,都不要緊,隻要娃兒不遭罪,我們就心安了!”

為了齊白石的病,齊家的大人真是操碎了心,幸好到了小白石3歲的時候,他的病一下子全好了,全家人這才鬆了一口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