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開車出門,在小區的馬路上看到三隻小黃貓在玩耍,他們和我一年半前見到的皮皮公主一個樣子,我肯定他們就是皮皮公主的孩子。隻是不知道皮皮公主如今在哪一棟空別墅裏做驕傲的女王。
在《奇跡花園》裏,我也寫到了一隻貓,但不是小黃貓,而是黑貓幾凡。在我心裏的這隻小黃貓——皮皮公主,將來有一天,我一定會寫她的故事。
再其次,我還要說說其他。
近兩三年來,我常常是在鳥鳴聲中醒來,迎接新的一天。我是在山村長大的,按理說,應該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然而我的童年時代,正是農業學大寨、開荒造林、大力興修水利的時代,也是滅四害、濫用劇毒農藥六六六、一零五九、DDT的時代。我是眼見著麻雀沒有了,蛇沒有了,豺狗和岩鷹變成了山林最後的傳說。所以,我並不識鳥音。所以,我雖然很想寫一寫各種各樣的鳥兒的故事,尤其想寫出鳥兒的歌聲,可是發現自己並不能如願。第一個困難是,我使用電腦寫作,那些帶口字旁的象聲字,在字庫裏根本找不到;第二個困難是,鳥的聲音是有旋律和音調的,文字如何表現音階的高低、曲調的舒緩與急促呢?有一天讀到鄭振鐸的散文《蟬與紡織娘》,寫他夏天在莫幹山避暑,夜晚聽山中蟲聲,寫得那樣生動嘹亮,獨奏清越,合唱雄渾,實在讓我佩服至極。想學,卻依然學不來。所以,在這個奇跡花園裏,鳥兒的獨唱與合唱,蟲子的鳴聲,還是沒有表現出來,它們的聲音,依然隻是整日在我的書房裏,在我的耳畔,由我獨享了,真是遺憾。但是,在我寫這整部作品的時候,鳥語與蟲聲,始終是作為背景音樂而存在的,希望細心的讀者能夠感覺到它們。
在這本小書即將出版的時候,編輯從讀者閱讀的角度,建議請人寫一篇閱讀指導比較好,我就給看雲打了電話。看雲是網名,她的本名叫薛瑞萍,從事小學語文教育。關心兒童閱讀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個愛讀書、愛學生、愛思考、愛說真話的草根名師。當時看雲正在外地參加活動,她說她從沒有寫過什麼導讀文字,我說你把稿子看一看,讀過以後,如果你願意把這本書介紹給你的學生,你再寫。
大約一周以後,我接到了看雲的電話,她說她看完了,是打印出來看的,很喜歡。
於是,她寫了《我隻知道,我隻希望》。
看雲說過,美麗的文字是寫給耳朵的,所以,她寫完後,想在電話裏朗誦給我聽。但我當時正在外麵吃飯,那地方很吵,不適合聽看雲的朗誦。我晚飯後回到家裏,打開郵箱,看到看雲的文字時,已是深夜十一時。我先把這篇文字朗誦給自己聽了,再迫不及待地發給了責任編輯。
這天正是立秋。下午有爽爽的微雨,夜裏風清月明,沒有暑熱。
晚餐時,有人告訴我,今日立秋十二時三十四分五十六秒,如果按西元排列,正好是123456789,百年一遇。而在這樣的立秋,在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朗誦,這樣地回顧一本書的寫作因由,對於我也是平生第一次,是四十多年才遇的。
2009年8月7日,立秋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