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宇宙中的流浪者——隕石(3 / 3)

氮鉻礦,屬等軸晶係。細小顆粒狀,直徑有幾個微米。其硬度高,與閃鋅礦伴生。

巴磷鐵礦,屬六方晶係。粒狀,顆粒小於1微米。白色者與鐵紋石相似,淺藍色者與隕磷鐵鎳類似。硫鉻礦,屬於單斜晶係。半自形粒狀,灰色帶褐,不透明,產於鐵隕石中。硫鎂礦,屬於等軸晶係。在球粒隕石中與鎳鐵礦、隕硫鐵緊密連生。

隕硫鉻鐵礦,屬於等軸晶係。塊狀集合體,黑色,金屬光澤。它的斷口不平坦,性脆,無磁性。許多隕石中都含有這種礦物。

鎂鐵鈦礦,屬於斜方晶係,其來自阿波羅11號飛船采回的月岩中。晶體呈斜方雙錐,不透明。

寧靜礦,屬於六方晶係。晶體形態呈薄板條狀,近於不透明。它存在於月岩的玄武岩中,與晚期結晶的隕硫鐵、鐵三斜輝石、方英石、堿性長石組合。

三斜鐵輝石,屬於三斜晶係,粒狀,黃色。它產於阿波羅11號自月麵采集的岩石標本中,這種岩石標本主要含單斜輝石、斜長石和鈦鐵礦的微晶輝長岩和輝綠岩。

磷鎂鈉石,屬於單斜晶係。其為細小顆粒狀,塊狀集合體,淺琥珀色,透明。其產於銳鈦礦隕石的金屬相小洞穴中,與白磷鈣石、鎂磷鈣鈉石、鈉長石、頑火輝石等伴生。

磷鎂鈣礦,屬於單斜晶係。其為不規則粒狀、細葉脈狀,塊狀集合體,淺紅色至琥珀色。其在鐵隕石中沿裂隙的壁呈粒狀產出,也有細脈穿插橄欖石。

7.隕石是怎樣來到地球的?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每年有大量的隕石作為天外來客來到地球表麵。其中,大部分落到了海洋裏,隻有一少部分落在陸地上。隕石落在陸地上的情景是多種多樣的,隕石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隕石以其獨特的科學價值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廣泛地關注。

通常,隕石被認為是環繞太陽軌道運行的行星彼此碰撞、破裂而形成的碎塊。在晴朗的夜晚,人們可以看到一線亮光劃過夜空,瞬間消失,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流星。它們都是彌漫在宇宙空間中的星際塵埃,如果被地球的引力捕獲,吸向地球,便形成了隕星。

當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地球濃密的大氣圈時,大多數隕星會與大氣發生摩擦、生熱、發光進而氣化,但仍有一部分殘留下來落到地表,成為隕石。

大多數隕石是行星最外層破碎而形成的石質隕石,來自行星核部的鐵隕石相對較少。

8.隕石墜落過程和現象

在太陽係中,有千千萬萬不同大小的碎塊,這些碎塊被稱之為流星體,它們沿著橢圓的軌道繞太陽運動。流星體通常很小。

有的流星體較大,在與地球相遇或摩擦時落到地球表麵,就是人們看到的隕石。換句話說,隕石就是來自於宇宙中其它球體的石頭。

當流星體高速衝入地球大氣層時,其前端的空氣受到強烈壓縮,溫度陡升到幾千度甚至上萬度,高溫使隕石表麵的物質熔化和氣化。這些氣化物質仍和隕石一起以很高速度往前衝,與地球大氣的分子激烈碰撞而發光,形成了耀眼的火球,這就是火流星。

有的火流星在夜晚能把廣大區域照得如滿月之夜,甚至如同白晝。火球一般在135千米以下的高度開始發亮,到10千米以上的高度消失。在火球消失後一分鍾到幾分鍾內,人們可能聽見霹靂般的爆炸聲和雷鳴般的隆隆聲。有時地震儀能記錄到較大隕石的衝擊波信號和隕石落地時產生震動的信號。

1908年6月30日就發生了著名的通古斯隕星事件。這天早晨,在俄國西伯利亞上空突然出現了一個大火球,它比太陽還亮,同時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人們在1000千米以內都可以聽到。隕星的衝擊波摧毀了幾百平方千米的森林,樹木大片大片地倒下,各個地球物理觀測站的地震儀記下了這次不平常的地震,並記錄了繞行地球兩圈的、強烈的空氣衝擊波。據推測這可能是一顆直徑約70多米的小彗星的冰核與地球相遇造成的。

有時,自然現象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一種會對人類生命造成威脅的災害。

在法國蒙多邦城南郊的奧個格伊小村,1864年5月14日20時,天空忽然出現一顆看似比月球還大、周圍發射火花的流星,它向各方散出熾熱的碎片,流星所過之處幾分鍾內還留有一朵小小的白雲,法國各地幾乎都有人看見。約5分鍾後,人們聽見雷霆般的響聲,在村子附近,石頭像雨點般落下。後來,村民拾取時,隕石還是燙的,有的人手指還被燙傷,隕石旁的草也被熱氣烤焦變黃。科學家將一些表麵熔融得像塗上黑漆般的隕石進行了化學分析,知道了這些隕石裏麵含有鐵和鎂的碳化物、磁性硫化鐵和氫氯化氨等。

9.什麼是隕石的“居地年齡”?

所謂“居地年齡”是指隕石降落後與被發現之間的時間間隔,即隕石墜落在地球上以後所經曆的時間。

由於隕石降落之前在外空間軌道運行時受到宇宙射線的照射,產生各種宇宙成因核素,包括穩定的和放射性核素。根據其中放射性核素的衰變,人們就可以測出隕石的居地年齡。沙漠隕石的居地年齡一般為幾萬年,並與不同地區的風化速率和地表穩定時間長短有關。

由目擊確定降落到地球上具體時間的隕石,數量是很少的。實際上大量的隕石落地年代不明,僅南極洲就有數千塊。為了研究這些隕石的落地曆史,就必須測定它們的落地年齡。

常用的測定方法是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法。這種方法的依據是,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後不再受到初級宇宙線的照射,自落地時開始,其宇宙成因放射核素便將按放射性衰變規律而逐漸衰減。

現在,人們測得石隕石的落地年齡通常小於2萬年。鐵隕石的風化作用較慢,如塔馬魯加爾鐵隕石,其落地年齡高達1.5×106年。

10.隕石都分布在哪些地區?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統計,每年掉落到地球上的隕石,重1千克以內大約有19000塊,而在1千克以上的有4100塊,在10千克以上的有830塊。但是約有70%的隕石落入海中,剩餘30%的絕大部分掉在沙漠、戈壁、森林和廣闊的無人地區。因而,每年能被人們拾獲的隕石數量非常之少,所以其極具研究和收藏價值。

那麼這些珍貴的隕石都分布在哪些地區呢?根據有關科學家調查統計得出以下地方。

隕石在地球上分布基本是均勻的,全球可分為澳亞區、象牙海岸區、莫爾達維區、北美區。澳亞區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老撾、越南、中國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這些都是隕石分布的地區,尤其是南極洲隕石分布十分廣泛,是地球上隕石富集區之一。

11.為什麼南極大陸的隕石如此富集?

據大英博物館的記載,除南極州外,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隕石隻有2萬多枚,而至今在南極發現隕石就達上萬枚,為什麼人們在南極發現如此多的隕石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南極大陸寒冷的氣候條件和冰雪的覆蓋,抑製了隕石樣品的風化,這是由南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冰雪地貌所造成的。二是海洋占地球表麵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隕石都掉落在海中。而掉進南極洲冰中的隕石,隨冰雪的流動被一同推向了大海的方向,其中多數隕石掉進海中。有些隕石在流動中碰到冰蓋下的隱蔽山脈便逆坡流動,冰被阻擋後不斷消耗,而隕石便富集裸露在表麵。

所以,南極隕石的特點是數量大,類型多,儲存年代久,弱氧化,少汙染。南極大陸可以稱得上是隕石的寶庫。

南極隕石的地球年齡最長,這個年齡是指隕石降落到地球表麵後保存的年齡。在其他大陸,由於風化作用和環境條件因素,隕石落地後不能保存幾千年。而南極大陸冰雪嚴寒,對隕石可起保護作用,抑製了隕石的風化作用。所以南極隕石的地球年齡一般可達幾十萬年,比其他大陸隕石的地球年齡高出100多倍,現已發現有兩塊南極隕石的地球年齡長達500萬年。

南極大陸儲存的隕石最多。截至1989年為止,人們在南極大陸已采集到11000多塊隕石樣品,占全世界可用於研究的隕石樣品的50%以上。應當指出,在南極大陸上,還有不少地區無人到達。隨著南極科學考察的不斷進展,人們將從南極大陸上采集到更多的隕石。

南極大陸的隕石類型也最豐富。一般說來,人們從南極大陸回收的隕石樣品應與非南極地區的隕石相似。然而在南極隕石中,除已知的隕石類型外,人們還發現許多異常的隕石。到1989年為止,科學家已在南極隕石中發現8塊能說明月球成因的月球隕石以及兩塊能說明火星發展曆史的火星隕石。此外,還發現一時難以辨別的獨特的隕石類型。它們都是在陸地上其它地方無法采集到的,獨特的類型使其研究價值極大。

南極隕石的原始狀態最好。因為這些隕石長期在冷凍和無菌條件下保存,幾乎沒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質的汙染,這就最有利於研究太陽係內外星體的曆史演變過程。

另外,南極大陸上的隕石比較容易被發現。

總之,南極確實隱藏著大量的信息,它可幫助人類揭開地球以及宇宙的過去和未來,是地球留給人類的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天然實驗室。

因此,保護南極,探索南極,讓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是生存在地球上每一個人的應盡義務。我們一定杜絕將汙染帶到南極,為自己留下最後一塊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