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湖上看報紙
中東的死海是一個十分神奇的湖泊,人可以浮在水麵而不下沉。而馬尼圖湖不但也有這種神奇的浮力,而且湖水還有消除疲勞、緩解肌肉酸痛等功效。
最早發現馬尼圖湖具有這種神奇療效的,是在此遊牧的印第安人。1837年,一種叫“天花”的傳染病侵襲了這裏,許多印第安人都染上了天花,其中有兩人病情十分嚴重,已經不能走路了。當時正值畜群轉場,人們必須把牛羊趕到另一個地方放牧。實在沒有辦法,族人隻好留下一個小帳篷,把這兩個病人遺棄在了湖邊。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這兩人發著高燒,又饑又渴。後來,他們實在忍受不了身體的灼熱和饑渴,於是一點一點地向湖裏爬去,想借清涼的湖水減輕痛苦。不料他們一下到湖裏,才發現湖水十分苦鹹,而且他們的身體漂浮在水麵上,竟然沒有沉下去——在湖裏連續泡了幾天後,他們的病出乎意料地不治而愈。兩人大喜過望,趕緊從湖裏出來,起身去追趕族人。後來,人們將此湖命名為馬尼圖,意思是偉大的神靈。
現在的馬尼圖湖,已經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據檢測,馬尼圖湖的湖水中除了含有礦鹽之外,還含有鎂、鉀、鈉、鈣、鐵、矽等多種礦物質,湖水的比重達1.06,鹹度接近中東的死海,是普通海水鹹度的3.5倍。由於浮力超強,遊人來到這裏,可以一邊躺在水麵上曬日光浴,一邊看報紙、聊天等。
“母子湖”為何各具特色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很好奇:同在一個地方,“母子湖”的湖水為何一淡一鹹,差別如此之大呢?
在當地印第安人眼中,馬尼圖林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夢幻和神秘的島嶼,馬尼圖林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就是“精靈”(即“神靈”的意思)。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休倫湖上並沒有這座島嶼。
有一天,大森林中來了一位精靈,他看到這個湖很寬闊,而且景色很美,於是便想在這裏定居,但他又舍不下原來居住的家園,於是他念動咒語,刹那天昏地暗,一塊巨大的陸地從天而降,落到湖麵上化為了島嶼,這就是馬尼圖林島的來曆。而陸地上原有的馬尼圖湖也一起來到了這個地方,成為湖中湖。由於兩個湖原本並不相幹,所以它們的水質也各不相同。
傳說歸傳說,其實,這對“母子湖”之所以水質不同,是這裏的獨特的地質條件和氣候環境造成的。首先,馬尼圖林島是一個富含礦物質的島嶼,在雨季暴雨的衝刷下,大量的礦鹽以及鎂、鉀、鈉、鈣、鐵、矽等礦物質被雨水帶進馬尼圖湖中,日積月累,使得湖水的礦物質含量相當高。其次,馬尼圖湖所在的五大湖地區,是北美洲太陽光照相對比較強烈的地區之一。
由於湖麵上空多數時間雲量較少,陽光照射的時間較長,再加上夜晚湖麵上風較大,因此這裏的湖水蒸發很快。馬尼圖湖在長期風吹日曬的蒸發下,湖水中的礦物質加速析出,因而使得湖水能夠使人漂浮起來。
不過,你可能會問:在同一個地區,為什麼休倫湖的湖水卻沒有受到半點影響呢?這有兩方麵的原因,一個原因是休倫湖的麵積實在太大了,它的麵積接近6萬平方千米,最深處達229米。
這麼大的湖泊,礦物質在其中可以說微乎其微,根本不會改變它的淡水水質。另一個原因是休倫湖的進水量相當豐富,它與其他幾個大湖相連,再加上湖周圍有許多河流注入——相對於它的進蒸發量根本不值一提,因此,它能始終保持淡水的性質。
126126水量來說,這是一個童話般的美麗世界:靜臥在荒漠裏的湖泊,與雪山為鄰,四周圍繞著白色的鹽帶,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項圈。它的湖麵幹涸結成了千姿百態的鹽石,可以與雲南石林相媲美,甚至能承載起汽車、火車,甚至是飛機的重量哩。
鹽湖之王的魅力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盆地,也是一個鹽湖的世界,有中國“聚寶盆”之稱。盆地裏儲量超過百億噸的特大鹽湖有兩個,10億~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儲量千萬噸的鹽湖則星羅棋布,到處都是。整個盆地內的鹽類礦產儲量達千億噸。
有人做過這樣的折算,這些鹽如果全部開采出來,能在地球與月球間架起一座寬6米,厚3米的鹽橋。
察爾汗鹽湖地處柴達木盆地最低窪、最核心的地帶,它東西長約168千米,南北寬20~40千米,總麵積達4704.8平方千米,是柴達木的鹽湖之王。
察爾汗鹽湖是如何形成的呢?據科學家分析,億萬年前,柴達木周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球的造山運動,使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在柴達木盆地四周異軍突起,把曾經是汪洋大海的柴達木盆地隔絕開來,形成了內陸湖泊。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起,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被擋在了盆地之外,降水日趨減少,氣候越發幹燥,蒸發遠大於補給,炎炎烈日像一台巨大的隱形抽水機,不停將湖中的水變成水汽擴散到空中。在強烈的太陽輻射作用下,湖麵漸漸縮小,湖水逐漸幹涸,湖中鹽類便結晶而出。當每升湖水中含鹽量大於35克時,它便被賦予了新的名字——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