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湖的湖水不足為奇,奇的是湖裏漂浮著密密麻麻的水母。據稱,在這裏生活的水母數量已經超過了1千萬隻。它們主要分為兩大類,即黃金水母和月光水母。如同它們的名字一樣黃金水母的身上散發著淡淡的橘色光芒,而月光水母則是透明的。它們共同在水母湖裏生活,構成了世界罕見的一大奇跡。
下到湖中遊泳,你會觸碰到一個個柔軟的東西,它們輕輕撫過你的身體,動作是那麼的輕柔與和善;潛入水中,隻見數不勝數的“舞者”漂浮在水中,它們仿佛從湖底深處款款而來的仙子,舞姿輕盈,翩然若鴻。越往湖中心遊,“舞者”越多。當它們從湖中漸漸漂浮到水麵上時,整個湖麵都布滿了這種神奇的小動物,遠遠看去,仿佛是一大碗銀耳湯。水母有大有小,
有的呈橘紅色,有的呈透明的淺白色。大的水母,人們用雙手都無法將它合攏,而小的水母,則像個小氣泡般在水中慢慢升騰。
所有的水母都張開像降落傘一般的大頭,在水中一鼓一鼓地遊動,仿佛大規模空投的傘兵。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水母都與人為善,它們從不蜇人。
天神法術所為?
水母,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它們一般都含有毒素,一旦不幸被它們蜇到,人的身上就會炙痛並出現紅腫,如果被成千上萬的水母同時蜇到,那肯定會痛不欲生,性命難保。但奇怪的是,水母湖的水母卻從不蜇人,反倒是一些粗心的遊客讓它們受傷。
難道是這些水母不會蜇人了嗎?還有,數量如此龐大的水母來自何方呢?
當地有一個傳說:每當月圓之時,天神帕勞就會從天上下到人間,並到這個小島的湖泊中洗浴。帕勞每次洗浴,都會從海中撈一些水母放到湖中,讓這些小精靈替自己擦洗身子。天長日久,水母越來越多,它們密密麻麻地擠滿了整個湖泊。有一次,帕勞又到湖中洗浴時,一隻水母不小心蜇了他一下。帕勞十分惱怒,他使出法術,將水母們的刺連同毒素一起全部消除。從此之後,這個湖中的水母便再也不會蜇人了。
當然,這個傳說隻是人們的一種想象而已。
水母湖所在的帕勞群島,位於菲律賓以東約800千米處。
帕勞群島是一個很奇特的地方,它的水麵時常波瀾不興,看上去十分平靜安詳。不過,這裏卻是台風的“老家”,不少台風從這裏“誕生”,然後在漂泊中成長壯大。每年台風肆虐的季節,我們收聽天氣預報時,往往會聽到“今年第幾號台風生成於菲律賓以東洋麵”,這裏的“菲律賓以東洋麵”,很多時候便是指帕勞群島地區。
有人據此推測,水母湖的水母不能蜇人,可能與台風的活動有關。因為要形成台風,最基本的條件是洋麵海水的表麵溫度必須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裏,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而海水溫度過高,水母就會不適應,甚至會因此大批死亡。為了活命,它們爭先恐後地逃進了小島的湖泊中。
由於長期在湖水中生活,它們的毒性漸漸消失了。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能使人信服,因為水母湖和大海之間並無水道相連,海洋中的水母不可能進入湖中。
地殼運動造就水母湖
要弄清這些水母的身份,必須先弄清水母湖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家們在帕勞群島上考察時發現:水母湖是帕勞群島上的一個內陸湖泊,這裏四麵環山,與外麵的水係完全隔絕。不過,在1.2萬年以前,這裏曾經是大海的一部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大約1.2萬年前,海底地殼出現了劇烈運動,巨大的能量使得帕勞島周圍的海床逐漸升高,它們露出海麵並成為島嶼的一部分。水母湖所在的海底凹地,也慢慢與外海隔絕,成為一個內陸鹹水湖。新的湖泊誕生後,在炎炎烈日照射下,湖水不再像海水那樣清澈湛藍,而是呈現暗綠色。由於沒有“外援”補充,湖內的養分日益減少。天長日久,許多遺留在湖內的海洋生物再也無法生存,它們隨著養分的殆盡而逐漸消亡,隻有一種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存活的海洋生物——水母存活了下來。
湖中的水母,主要依靠海藻分泌的營養素維生,對此,水母湖有足夠的食物供它們生長。水母們因此大量生兒育女,將整個湖泊據為己有,成為湖裏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