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燃燒的秘密(2)(3 / 3)

弄清了能量來源,就不難解釋噴泉形成的原因了。原來,黃石公園的降水比較豐沛,特別是冬季降雪極多,而公園的地形基本呈凹形,這麼多的雨雪降到地麵,就會以地下水的形式被儲存起來。不過,公園的地底下是火熱的熔岩庫,水滲到下麵後,很快便會被熾熱的岩漿燒開變成蒸汽。由於縫隙被源源不斷湧來的水堵塞住了,所以蒸汽越聚越多,裏麵的壓強也越來越大。當蒸汽蓄積的能量足夠大時,就會突然爆發,把它上麵的泉水衝向天空,從而形成高達數十米的水柱。

在黃石國家公園,當噴泉即將噴發時,你會首先看到水從小洞裏流出,或者發現水流量突然增加,接著,從地底深處傳來轟轟雷鳴,這表示蒸汽突破了水的阻礙。緊接著,你會看見洞口的水柱被水蒸氣拋升起來,時間持續幾秒鍾到幾分鍾不等。

在水柱噴出的同時及之後一段時間,還能聽到水蒸氣隆隆的轟鳴,仿佛宣泄著內心的興奮。最後,地下的壓力解除,水蒸氣噴射的力量也消失了,於是水再注滿洞口,阻塞水蒸氣的出路,醞釀下一次的噴發。

可以說,正是黃石國家公園下麵埋藏的大“核彈”為噴泉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能量。不過,這個大“核彈”已經進入了危險的爆發期。

大“核彈”會爆炸嗎

根據勘探研究,專家們測算出了黃石國家公園地下大“核彈”爆炸的周期:每60萬年至80萬年,黃石超級火山群便會大爆發一次。在過去210萬年時間裏,火山群大規模噴發次數共有3次。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黃石國家公園,就是火山群在64萬年前的一次劇烈噴發中形成的,這標誌著這座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活火山已經進入了紅色預警狀態。專家指出,即使沒有任何外力幹預,比如太陽活動或人工鑽探,它也隨時可能噴發。

這個大“核彈”一旦爆炸,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英國科學家曾用計算機進行了模擬實驗,為我們揭示了黃石國家公園超級火山爆發的後果:火山群一旦大爆發,很短時間內,火山周圍方圓1000千米範圍內,90%的人都無法幸免於難,大部分人將會因吸入的火山灰在肺部固化而死亡,美國3/4的國土可能將麵目全非。3~4天內,大量火山灰就會飄過大西洋,到達歐洲大陸。一周之內,亞洲、非洲等大陸也將迎來火山灰。

大量火山灰飄蕩在天空,將會使地球的年平均氣溫下降10℃,北極地區則會下降12℃,酷寒氣候將至少持續6~10年。屆時,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今天,科學家們正嚴密監視著黃石國家公園火山群的動向,這顆大“核彈”能否爆炸,何時爆炸,目前誰也說不清楚。

冰與火的世界

這是一個冰與火的世界:地麵上是經年不化的冰川和皚皚白雪,地底下是火熱的岩漿和噴薄而出的熱流。冰與火在這裏既激烈交鋒,又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獨特、有趣的景致。

這個地方,就是歐洲的島嶼國家——冰島。

一個冰雪覆蓋的世界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中部,北邊緊貼北極圈。顧名思義,冰島即滿是冰雪的島嶼。據史書記載,公元864年,斯堪的納維亞航海家弗洛克踏上島岸後,這個島嶼才被真正發現。此後,斯堪的納維亞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紛至遝來。這些移民的船抵達島嶼南部海岸時,他們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冰川,這就是冰島著名的瓦特納冰川。這個冰川給移民們留下了極深印象,於是他們將這個島命名為冰島。

冰島上有約13%土地被冰雪覆蓋,整座島嶼的冰川麵積達到了8000平方千米。這些冰川常年不化,如一條河流覆蓋在冰島上。除了冰川,這裏還時常被白雪覆蓋。因為冰島處於大西洋的低壓中心附近,這裏水汽豐富,天氣多變,當空氣由高壓向低壓流動時,就會形成氣旋,從而給冰島帶來豐沛降水。

無論什麼季節,這裏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冰島上的冰川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這裏靠近北極圈,氣候相對比較寒冷,大量的雨雪降到地麵上後,很快便被凍成了冰。冰越積越多,在重力作用下,它們相互擠壓、夯實,並沿斜坡向下滑動而形成冰川。外地人來到這裏,隻見大地一片雪白,一座座高大的冰川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奪目耀眼的光芒。

不過,在這冰雪覆蓋的地底下,卻湧動著火熱的岩漿,它們與地麵上的冰雪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熱流湧動的地底

冰島是一個冰川與火山共存的神奇世界,島內有火山200多座,被稱為極圈火島。可以說,整個冰島就是一個巨大的火山集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