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一個偏遠山區,今年迎來了他們的一個“收獲”之年,這一年之內,一共生下小孩二十三個。全村一共也就六十七戶人口,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喜得貴子,而且全部都是男孩。這個現在還落後,與外界聯係不方便的窮鄉僻壤的地方,還是對生男生女很看重的,雖然這已經是一九九七年了。
一九九五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了進來,額,當然,這裏的其他八層地方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經步入了溫飽社會,已經與城市接軌,已經有電,有電燈,有電視,有電話了。而一九九五年呢,別的地方都進入現代化幾年了,他們這個村卻才把電給引進來。
不過沒事,來了就好。九七年,這一群抗著槍的家夥們降世之後,好像突然又給這個村帶來了機緣。一個月之後,電視終於進來了。全村人,看著這個可是出現人影的盒子,感慨不已。雖然,外麵的世界都已經迎來了電腦。可是那個東西離他們還太遠。又兩年之後,這個村又引進了電話,雖然一個村就一部電話,雖然從安裝電話到兩年之後,這電話除了鄉上通知幹部開會,就沒有別的用處,卻也讓大家興奮不已。即使外麵的世界電腦都已經普及了。這真是一部落後,步步落後啊。
武義就是這九七年出生的二十三個小夥子們中的一個。武義的父親武廣勝抱著兒子笑的合不攏嘴,隨即給他取了這個叫武義的名字。隻是老天似乎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全村的孩子,除了武義,其他人都是健健康康地成長,唯獨武義從小體弱多病。從出生到四歲,五天不發燒,三天不生病,兩天不咳嗽,那就是不正常的。四歲,麻疹出了兩次,百日咳出現兩次。這都是醫學上不可能的事。
那時,他們的村雖然落後,可是出生的孩子們都還是享受了鄉上的一些免費疫苗。麻疹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武義居然接種疫苗之後還出現了兩次。這讓當時他們縣裏的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百日咳和麻疹差不多,都是得一次就有抗體了,不會再有第二次發病。由於經常生病,導致武義矮小,體弱,一身除了皮就是骨頭。這四年,武義從來就沒有站直身子走過幾步路,全是咳咳嗽嗽,彎腰爬背。
不過,這也有好處,那就是,武義和他老爸是這個村,不,附近十幾個村裏麵唯一兩個去過一百多裏遠的縣城的。當然,武義還不懂事,自然不會感覺這有什麼可驕傲的。不過這可讓其他人羨慕不已。
武義的母親,周華芳對武義的父親武廣勝道:“要不,我們把義兒拜給李老爺子吧?”
李老爺子,名叫李塵之。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多大年紀了,反正武義的爺爺也叫他李老爺子,武義的爺爺武光德說過,他小的時候,也就是解放前李老爺子就是這副尊容,注:武義的爺爺武光德是晚婚,三十歲才結婚,三十五歲才有了武廣勝,武廣勝也是晚婚,三十三歲才有武義。而李老爺子來到這個村時,武光德還沒有出生。他在這住了幾十年,容貌一點沒有變。解放後,給他這個孤寡老人分了點田地,然後他就在這生活。不過後來,他們這個村出了些不幹淨的東西,都是李老爺子擺平的。但是他從來不要錢。這也是為什麼武廣勝不願意把武義拜給他的原因。畢竟他們還很落後,還停留在毛主席萬歲的時代。對於這些封建迷信他們都是敬而遠之,誰知道會不會再來一次打倒封建迷信的暴力活動?
當然,由於他們這太偏僻,所以當時的暴力活動在這邊不是很厲害,加之很多都受過李老爺子的“照顧”,他們也沒有對一個看起來百八十歲的白頭發白胡子的老爺爺下手。
而周華芳想把武義拜給李老爺子的原因是,雖然,李老爺子看起來又老又瘦,可是幹農活時他比誰都厲害。在四川,他們收水稻時都是用籮筐挑,水稻又是濕的,一般兩籮筐裝滿就接近三百斤,所以一般情況大家都是裝半籮筐。而李老爺子呢?他無論是幫別人幹,還是自己家幹,都是用大號籮筐,兩籮筐裝滿,少說也有四百多斤。而且腳下如風,他跑三趟,別人才跑一趟。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都認為他借了鬼神的力量。不然不可能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