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咱們不是說好到超市不準亂要東西嗎?你怎麼又忘了?”“苗苗,你不是答應過媽媽不再玩泥巴了嗎?怎麼現在又在玩?”“彬彬,媽媽不是跟你說過不能再咬指甲了嗎?怎麼現在又不聽話了?”
……
“左耳進,右耳出”這種事情發生在寶寶身上再平常不過了。因為寶寶畢竟年齡小,再加上自控能力差,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守規矩,不聽父母話的行為。所以父母在對待寶寶“不聽話”的行為上應給予理解,不能盲目生氣,甚至打罵寶寶。
案例大放送
寧寧3歲了,媽媽每次帶寧寧去超市之前,都會說:“寶寶,咱們說好,到超市你不準亂要東西,好不好?要不媽媽就不帶你去了。”寧寧每次都會“認真”地點點頭說:“嗯,我會乖的。”
可是一到超市,寧寧就會在自己相中的東西麵前大喊大叫,有時還會抓住東西不放。倘若此時媽媽問寧寧:“咱們之前不是說好了嗎?你現在怎麼忘了?”寧寧就會大聲哭泣,並且說:“忘了,忘了,寧寧不記得了。”而媽媽則回答寧寧:“媽媽不會給你買的,因為之前寧寧答應過媽媽。你要是再亂抓東西,亂要東西,媽媽可就自己一個人走了,把你自個兒留在超市。”說完,媽媽會假裝離去,而寧寧則會一邊哭一邊追著媽媽說:“媽媽買,媽媽買。”媽媽每次都會在走兩步之後回頭看看寧寧,而每次一回頭看寧寧,就會覺得寧寧可憐,以至於最後向寧寧妥協。
麵對寶寶“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父母不應一味地妥協,也不能一味地堅持原則,應該多用幾種方法來幫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下邊就有幾個很不錯的方法,父母可以選擇參考一下。
專家方法集
有意避開“引爆點”
父母要學會摸清孩子的脾氣,在某些方麵有意避開“引爆點”。比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並且無論你怎麼說他,他都會把你說的話當作“耳旁風”,這時,做父母的就可以有意讓電視“壞”一段時間;還可以為了讓孩子少吃糖,減少帶他去超市的次數,等等。當然,這種方法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會從根本上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可以減少孩子哭、鬧、不聽話的機會,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寶寶跟你說話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不去聽他說,讓他適當感受一下被孤立的滋味。事後再給寶寶講道理,讓寶寶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聽從父母的“命令”。此種方法可以偶爾試一下,如果效果不佳,應停止使用,以免對寶寶心理造成傷害。
注意講話的方式
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時,要注意講話的方式,千萬不能生硬刻板,要柔和,要用引導語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媽媽想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借給其他的小朋友玩,就可以說:“寶寶的玩具真好玩,你看連花花都想玩了,媽媽知道寶寶很懂事,現在就把玩具借給花花玩一會兒好嗎?”一般孩子在受到表揚和鼓勵後,都會乖乖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