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山的這一場對峙,劉邦經曆了一場靈魂大交戰。後世人們據此評論,認為劉媼不給你是一個大無賴,大痞子。英雄鬥不過流氓,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其實,劉邦的這一係列舉動,都是超級謀略大師,劉邦精彩表演的千古名戲。
就在劉邦奪回成皋的時候,韓信也取得了伐齊的勝利,可是這場勝利很富有戲劇性。
酈食其在勸劉邦攻打成皋之後,又主動請求任務,去遊說齊國投降歸順。
他說:“燕趙已經歸附,隻有齊國未下。齊國東有泰山和大海,北有濟水,西有濁河,南連楚地,並且齊人曆來詐變無常,所以韓信幾萬兵,恐怕一時難以平定。為了免動刀兵,我願去遊說齊王。”劉邦連聲叫好,派遣酈食其出使齊國。
本來酈食其憑他三寸不爛之舌,借助韓信的軍事威脅,說服了齊王田廣拱手將擁有70餘座城池的齊國歸附劉邦。可是最後樂極生悲,酈食其不僅功虧一簣,還搭上了性命。
韓信得到酈食其大功告成消息時,就與張耳商議起兵伐楚之事。這時,韓信的謀士章邯率領三十萬秦軍來到趙國之地,他派遣大將王離為先鋒征討趙歇和張耳。王離是何許人也?王離是秦朝名將王翦孫子,王賁之子。繼其父為秦將,率兵戍邊備胡。當農民起義軍爆發之後,與章邯一起統率秦兵與陳勝、吳廣作戰。王離乃名將之後,又有對付起義軍的作戰經驗,派他前去,當然前去自然是十拿九穩。章邯自己率領大軍隨後接應,以防其他義軍前來救援。
此時,趙歇自稱趙王,張耳為相,還有一人,名曰陳餘,是趙國的大將軍。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陳餘與至交張耳一起前往拜會陳勝,建議以突發奇兵攻占趙地。陳勝同意陳餘和張耳的意見,派武臣為將軍,以陳餘和張耳為校尉,率領三千兵馬前往進攻趙地。武臣聽從蒯徹計謀,武臣率軍出發,由白馬津(今滑縣東北)渡過黃河北上,沿途農民紛紛響應,隊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連續攻下趙地10餘城。趙地秦朝官員見武臣農民軍聲勢浩大,遂又望風而降30餘城。武臣即引軍占有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武臣占有邯鄲之後,經張耳、陳餘勸說,於前209年8月立為趙王,陳餘與張耳擁立武臣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自立為王後,他不受陳勝節製,拒絕出兵西上援助周文部農民軍,致使周文農民軍挫敗,引起了其部下的不滿。武臣後為其部下李良所殺,陳餘率軍擊敗李良,李良投奔秦將章邯。
後來二人找到趙歇,趙歇作為趙國王室的後人,順理成章登上趙王之位,陳餘和張耳從旁輔佐。在大將王離到來之時,陳餘並不在邯鄲城中,而是去常山一帶招募義軍了。張耳修書一封,火速派人送給陳餘,陳餘正在募集兵馬,卻聽到有人來報:“邯鄲城中送來緊急書信一封,請將軍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