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植物探索(3)(1 / 3)

結果,巴克斯特驚奇地發現,當水從根部徐徐上升時,測謊儀上顯示出的曲線圖,居然與人在激動時測到的曲線圖形很相似。難道植物也有情緒?如果真的有,那麼它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呢?巴克斯特暗下決心,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巴克斯特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裝了一台記錄測量儀,並把它與植物相互連接起來。接著他想用火去燒葉子。就在他剛剛劃著火柴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到植物,記錄儀的指針已劇烈地擺動,甚至超出了記錄儀的邊緣。

顯然,這說明植物已產生了很強烈的恐懼心理。後來,他又重複多次類似的實驗,僅僅用火柴去恐嚇植物,但並不真正燒到葉子。結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漸漸感到這僅僅是威脅,並不會受到傷害。於是再用同樣的方法就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記錄儀上反映出的曲線變得越來越平穩。

後來,巴克斯特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植物馬上陷入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有同樣的反應。

實驗結果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巴克斯特也越來越感到興奮。他甚至懷疑實驗是否完全正確嚴謹。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為幹擾,保證實驗絕對真實,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不按事先規定的時間自動把海蝦投入沸水中,並用精確至1/10秒的記錄儀記下結果。巴克斯特在3間房子裏各放一棵植物,讓它們與儀器的電極相連,然後鎖上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第二天,他去看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放沸水後的6秒至7秒鍾後,植物的活動曲線便急劇上升。根據這些,巴克斯特提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巴克斯特的發現引起了植物學界的巨大反響。有個研究者大膽地提出,植物具備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他甚至認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對植物進行分類,就像心理學家對人進行的分類一樣。

植物憤怒的表現

日本的生物學教授三和廣行等科學家做過如下試驗:將電極插入植物的葉片內,並連通到電流表上,借以測量葉片所釋放的生物電能,然後再將所測得的電能放大,再用擴大器播放出來,就聽到了植物發出的聲音。如果將植物的枝葉折斷,或者讓昆蟲咬它們的葉子,植物同樣會因為“疼痛”而嗚嗚“哭泣”。

當西紅柿生長缺水時,它們也會發出“呼喊”聲,若“呼喊”後仍得不到水“喝”,“呼喊”聲就會變成“嗚咽”聲。這種聲音是那些從根部向葉子傳導水分的導管在萎縮時發出的。當它們缺水時,導管內的壓力明顯上升,直到相當於輪胎碾壓的25倍,造成這些導管破裂而發出“哭泣”聲。

近年來,植物學家通過現代科技,發現了植物的一個奇特現象:

每當有凶殺案在植物附近發生時,植物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憤怒”反應,並記錄下凶殺過程的每個細節,是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現場“目擊者”。

對此,美國植物學家柏克斯德博士曾進行過多次試驗:在一盆仙人掌前組織幾個人搏鬥,接在仙人掌上的儀器,會把仙人掌的整個反應記錄全部變成電波曲線圖,可以通過這些電波曲線圖了解凶殺打鬥的全部過程。

美國科學家們預言:無需多少年,一些凶殺案件的偵破,可求助於凶殺現場的植物。植物可充當“目擊者”,由植物語言學家充當翻譯,譯出植物記錄下的凶殺過程,為判斷死者是自殺或他殺提供重要線索。

喜怒哀樂的表現

人們對植物情感的研究興趣更趨濃厚了。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喜怒哀樂”對植物究竟有多少影響。有一位科學家每天早晨都為一種叫加納茅菇的植物演奏25分鍾音樂,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葉部的原生質流動的情況。結果發現在奏樂的時候原生質運動得快,音樂一停止即恢複原狀。他對含羞草也進行了同樣的實驗。聽到音樂的含羞草,在同樣條件下比沒有聽到音樂的含羞草高1.5倍,而且葉和刺長得滿滿的。其他科學家們在實驗過程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植物喜歡聽古典音樂,而對爵士音樂卻不太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