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1 / 2)

現代科學的根本特點是更加廣泛、更加全麵、更加深刻的社會化過程。這是因為自20世紀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化的進程進入到一個更加廣泛、更加高級、更加有序的層次,這就是現代科學的綜合化、係統化。隨著科學發展的綜合化趨勢,學科的繼續分化和綜合產生的邊緣科學、綜合科學,消除了各學科間的傳統界限。現代科學技術由各學科組成的知識體係正在膨脹,傳統的學科分支衍生,新興學科燦若繁星,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滲透、綜合,產生了大量的分支學科,社會醫學就是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中應運而生的一門交叉型邊緣學科。

第一節 社會醫學的概念;

早在1848年,法國醫學家儒勒,蓋林就已提出“社會醫學”一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社會醫學作為一門學科被認可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對社會醫學的概念,國內外學者至今無一致看法。林竟成定義為:社會醫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一是綜合性的應用科學,研究社會環境與人群健康,疾病的相互關係和作用的規律。最新定義為:社會醫學是醫學與社會學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它研究社會因素對個體與群體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製定各種社會對策和措施〈政治、經濟、法律、教肓、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衛生保健等〉,保護和增進人們身體的健康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提高生命質量和環境質量。社會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它與社會學及其他社會科學、臨床醫學與其他醫學科學、衛生學與其分支、生物學、生態學、人類學及其分支都有聯係,但最基本的結合是醫學和社會學的結合。社會醫學這一學科名稱與研究社會與醫學相關的內容相吻合,這名稱有利於說明學科的方向是醫學的社會問題,是由社會因素影響的醫學問題。

第二節 社會醫學的研究對象、內容;

中國社會醫學是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麵深入不同層次去研究與人群生老病死有關的社會性醫學問題。

社會醫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因素和社會人群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社會衛生狀況及其變動規律,改善社會衛生狀況,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會衛生措施。

社會醫學的研究內容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的過程,隨著國家不同及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的政治文化、經濟因素等方麵而有不同的內容形式。早在50年代,我國政府和許多學者對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進行了社會醫學方麵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效果,得到了國際紅十字協會的認可和推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這就又給社會醫學提出了新的內容。

目前,就要從社會醫學的觀點出發,去評價人群健康狀況,去發現影響人群健康的社會、醫學、心理因素,並從社會製度和管理組織方麵尋找影響人群健康的原因,從而在環境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經濟因素、衛生服務方麵,探討其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程度,尋找這些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規律。同時通過推行2000年人人享受衛生保健這一目標,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意義的認識,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明確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的職責,以及特殊人群的保健工作。完善社區保健、國家保健乃至國際保健,從而提高人群的健康狀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