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南120公裏處,有—片由花崗岩和鬆樹構成的廣闊區域,麵積達5.4萬公項,這就是太白山。西安官方告訴我,對外國人來說,即使帶著向導.在太白山四處漫遊也還是太危險了。
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所說的危險是指什麼。但是即使他們讓我去了,爬太白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史誌上說,太白山上有很多登山者的殘骸;曾經爬上過頂峰的中國人說,太白山比華山危險多了.不過,隱士們在太白山上已經住了幾千年了,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在山上尋找幽居之地。在太白山比較著名的近代隱士中,有虛雲老和尚,他在嘉五台入定之後,因“厭於酬答”,於1903年春,搬到了太白山.陝西省道教協會的會長告訴我說,他知道有兩位道教隱士住在太白山上,其他的出家人說,他們還知道好幾十位。
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終南山的最高峰。除了台灣的幾座山峰以外,在太白山以東的中國其他地區,再沒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了。它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仍然生長著大片原始森林的山脈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擁有最重要、最豐富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的山脈之一。科學家們把太白山稱為“中國植物園”,並且已經成功地把頂峰和西側的一大片區域宣布為自然保護區。植物學家們說,太白山上沒有草,隻有寶。
到目前為止,在太白山上發現的1700種植物中,有600多種具有醫用價值。登山者在太白山的低坡上首先遇到的金鍾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柏葉可以作止血藥,種子可以作鎮靜劑。登山者向頂峰攀登的途中,會依次穿過華山鬆、楝樹、白樺和冷杉等林帶,最後,在頂峰附近,是矮小的藍鬆、枇杷和杜鵑。所有這些植物,都能在采藥人的背包裏找到。
除了植物,太白山還以其動物而聞名。在山上,動物學家們已經發現了230種鳥類,其中包括一些珍稀品種,諸如不會飛的大鴇,金色的錦雞和紅冠的朱鹮(這種烏全世界過去隻有四隻,都在日本。最近,在太白山麓又發現了幾對)。四十多種哺乳動物也在太白山安了家,其中包括大熊貓、扭角羚(長著螺旋形角的山羊)和金絲猴。
在西安,我與一位動物學家進行了交談。他每年都要深入到終南山最偏僻的地方,去采集標本。最近幾年,他去了太白山東南側板房子附近的幾個與世隔絕的山村。他說,直到現在,因為這一地區一直交返閉塞,結果導致村民們患有幾種遺傳性疾病。據他判斷,一半的村民是低能兒,或者是有智力缺陷。
他說.太白山上的生活也是危險的。虎跑穀村有一家,兒子少了半邊兒臉。那是被一頭熊撕掉的。另外一頭熊則咬掉了男孩父親的半個屁股。在這位動物學家去這一家的前天晚上,男孩的母親在廁所附近,用帶鐵尖的扁擔,捅死了一頭豹子。不過,主要的危險還不是熊或豹子,而是野豬。野豬常常成群活動,有時多達一百頭。它們會把任何闖到它們路上的東西或人踐踏得粉碎。但是,盡管有這些危險,村裏的男人們還是隻要有機會,就捕獵野豬。而村裏的女人們仍然用野豬鬃梳頭和裝飾頭發。
這位動物學家還告訴我,村民們怎樣領著他和一支科學考察隊,爬到太白山上,捕獲了一對金絲猴。為了這對金絲猴.莫斯科給北京提供了兩輛卡車和兩筆獎學金。科學家們給了村民們一百塊錢.大約相當於20美元,來完成這個任務。在整個秦嶺海拔較高的枇杷林中.還能找到藍臉金毛的金絲猴。這位動物學家描述了村民們怎樣首先確定了金絲猴群在太白山頂峰附近的位置,然後匍匐前進.盡可能地接近金絲猴,之後突然開始猛敲錫製的平底鍋。有幾隻金絲猴出於恐懼,就那麼乖乖地閉上了眼睛,很快就被抓住了。
這位動物學家說,就他所知,進山是不受限製的,但是找一個向導是絕對必要的。他建議我要麼加入他未來的某次考察活動,要麼在板房子雇一個向導我婉言謝絕了這兩個建議。
“太白山”的意思是“大白山”,但是它還有其他的名字。在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它被稱作“惇物”——大供應者。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它被稱作“大時山”。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期間,當早期的中國神話開始演變成哲學的時候,它被稱作“太乙山”——創造萬物的大神之山.在它所創造的萬物當中,有它自己的白色岩峰,因此,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末,人們開始叫它“太白山”。
在早期的中國哲學中,白色是西方之色,也是暮星——太白金星之色。兩千多年以前,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太白之精滴落到這座山上,變成了—塊白色的岩石,這塊岩石成了太白山的頂峰。(很顯然,這個故事就是公元8世紀唐玄宗所做的那個夢的基礎.)偶爾,當太白山沒有被雲霧掩蓋之時,它的魁偉的白色身影,是眉縣(古為“郡縣”——澤者注)以南最突出的風景。
眉縣在頂峰以北四十公裏處。盡管它離頂峰很近,可是古代的旅行者們卻常常假道武功和周至二縣,從東麵上山。武功和周至在西安西麵七十公裏處。傳統的路線是從武功和周至出發,向西南走到清湫村。清湫的遺址就在現在的槐芽鎮南麵。
清湫是原來的山神廟所在的地方。清湫南麵大約十公裏處的三官池,是昔日進山的入口。過去農曆七月,人們常常到這裏來祈雨。農曆七月也是全年中惟一的月份——在這個月份裏,凡夫俗子才敢鬥膽去爬太白山麓的小山。在《郿縣誌》中,一位爬過這些小山的清朝官員(李栢)留下了這樣的記述:
“其登之也,始旁溪以穿林,繼攀蘿於鳥道、枯搓橫續其斷岸,石棧勾折於危島,其險也如此。及登絕頂,萬緣俱空。日瘦月小,星寒雲低。遠眺東南,天山一色。晀瞰北渭,渺然一帶。五將、九嵕,俱為培塿,其高也如此。
群山環衛,如星拱極,區其形狀,有欹者、側者、僂而探者、蹙黛倚者,似龍盤者、虎踞者、似鳳鸞翼者,堆似牛首者,並峙似熊耳者,有鳴聲鏜鞳似石鍾者,有峰崖相等似楚山九嶷、齊山七十二峰者,其山形之異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