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裏!停車——停車”
刺耳的刹車聲劃過天際,一輛破舊不堪的中巴車晃晃悠悠的停在了盤山公路上。
“娘的,你們這些瓜娃子,就不能提前說嘛!”司機頭也不回,沒好氣的罵道。
這也倒不能怨司機態度不好,怨就怨這裏的山路實在太陡了,九曲十八彎的,一不小心就得出事。
“師傅,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也是第一次來這,所以不認識這路。麻煩您了,我們就這下車。”
從後排走出五人來,一臉歉疚的說道。
一看這些人衣著,就知道不是山裏的人,而是從城裏來的。
每人身後背著個大登山包,手持登山杖,一副標準驢友的打扮。
事實也正是如此,這五人都是通過一個叫“冒險者聯盟”的驢友群結識的。
這可是一個大群,足足千把人,都是喜歡膽大,喜歡冒險的主。
並且每隔一段時間,群裏就會組織一些人,去一些無名之地,深山老林裏去探險。
這次探險正是一個老驢友發起的,並且提供了一些資料線索。
去尋找一個名叫“古嶺村”的神秘村莊。
根據當地縣誌記錄,在民國八年的某一天後,這座小山村就突然沒了記錄,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似的。
後來,也有許多的業餘探險隊想要尋找這個村落。可至今沒有任何線索。久而久之,這個古嶺村就成了一個傳說中的存在。
但就在前不久,這名老驢友在整理族譜時,發現了幾張泛黃的黑白照片。
這幾張老照片是從不同角度拍的一座山,並且在右下角還有密密麻麻的英文。翻譯成中文就是“民國七年,科林斯探險隊,古嶺村”。
隨後,這老驢友就將此事發到了群裏。立刻引起了群裏的熱烈討論。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大夥的分析下:這名老驢友應該是這個古嶺村的後人。這組照片應該是某個外國團隊拍的。這個古嶺村的消失說不定就和他們有關?
盜墓的?江洋大盜?細菌實驗?……
總之,各種沒邊的猜測都有。
隻可惜這個老驢友年逾七旬,已經沒法再去探查究竟了。
隻得委托群裏的人幫忙去看看。這個古嶺村到底在不在?並且這老驢友還承諾,願意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作為此次探險的報酬。
像如此神秘的探險,就算不給錢,也會有人去探險的。畢竟在這群裏的人,都是好奇心強,膽子大的人。
懸賞一出,一下就吸引了群裏大部分人,報名者異常踴躍。幾乎要把群主——徐天的電話打爆了。
要說徐天這個人,在驢友圈裏可算是響當當的人物。
不過四十歲,就成為某知名戶外旅遊公司老總,資產數千萬,曾經登頂過珠峰。絕對是一名發燒級的驢友。
經過層層篩選,最後由徐天拍板,選中了軍隊裏退伍的王力,知識淵博的教授孫誠,以及現役女警譚玲玲,組成此次古嶺村的探險隊。
可誰曾想,臨到隊伍出發時,譚玲玲的閨蜜——白素,非要跟著加入。
硬是將這個四人探險小隊,變成了五人探險組。
……
剛才喊停車的不是別人,正是群主兼領隊徐天。
隻見他一手拿著照片,一手從褲袋裏拿出一包煙,笑嗬嗬的來到司機的旁邊。
“師傅,辛苦您了,來抽根煙。”男子笑道,“請問這裏就是廟王山嗎?”
一看遞過來的煙是中華,而且還是一整包。司機眼裏就放光。
像他這種在山裏跑的司機,除了山民,根本見不到什麼城裏人。更別提這中華煙,這下回村裏可有吹牛的資本了。頓時覺得眼前的這人太懂事了。
“這裏可不是啥廟王山,這叫嘎子山。你們是不是弄錯了?”司機將車熄了火,點了根煙,笑眯眯說道。
因為這條山路隻有他一輛車跑,所以也不怕堵車。
反正車裏的乘客基本都是認識的村民,讓他們等等也沒關係。不如和這幾個城裏人聊會天,說不定還能撈到幾包煙。
“不是廟王山,可照片上的明明就是這。”徐天將照片遞給司機,一臉迷茫道:“難道是改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