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梁王(2 / 3)

留下龍二和一個侍衛斷後,大家繼續趕路。途中並無追兵。出了峽穀,那人與譚嗣同並馬前行問道:“萬雲龍沒有告訴你我是誰?”

“他沒說,你是梁王張宗禹?”

譚嗣同反問。張宗禹並不隱瞞,隻是長笑一聲:“正是老夫,大丈夫在世,當揚名立萬,隻是張宗禹這名字,已經在世上消失了幾十年,你這少年如何猜到是我。”

譚嗣同把淨蓮寺裏前後經過說與了他聽,說那鬼王便因他不發兵相助尊王,才會移恨萬雲龍。到見了他本人,種種因緣聯想,不難猜出他身份。隻是當年朝廷已明文通告,說反賊張宗禹已在山東跳海自殺,看來卻是有人謊報軍情。這事曾國潘也曾經幹過。那梁王見譚嗣同光明磊落,也是條豪爽好漢,卻又心思縝密,臨事從容。心中已有幾分喜歡。便把二十年前的舊事,說與他聽。

當年南京城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自殺,忠王李秀成被俘。自此義軍已經一盤散沙,這時西征的尊王賴文光通過洪門萬雲龍聯絡了撚軍張宗禹,兩軍合在一起,又與西北的回民義軍聯合,重新組織起一支軍事力量,抗擊朝廷。萬鬼門就是當時回民義軍裏的主要力量。那時萬鬼門還叫萬骨門,主要成員都是西南羌人,羌人自古以來在甘陝一帶遊牧為生,一直被漢人排擠追殺,最後逃到了青海寧夏一帶的回部,因為部落人少力薄,時被追殺,所以成立了白骨門,已記住先人白骨累累的血仇。當日合兵以後,那尊王隻想揮兵南下,再建****。而張宗禹起兵,皆因山西,安徽當時災年不斷,或大旱,或洪水,或瘟疫,百姓苦不堪言,走投無路,各地都有易子而食的慘事。而朝廷對天災人禍視而不見,年年還賦斂苛政。抱得是救民於水火的決心。張部每到一處,便先安民賑災,救濟百姓。行事理念,與尊王大不相同。如此兩軍便有了齷蹉,終於決定在河南分兵,即有分兵各擊的原因,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兩軍再無交集,雙方都以為對方背叛了自己。尊王被圍,張宗禹即刻發兵直隸,直指京城,原意就是圍魏救趙,清帝下詔戒嚴,諭:“湘、楚、魯、豫、直、皖、吉裏之兵星夜入衛“,清軍從四麵八方集京郊,西撚軍幾乎把全部清軍吸引到自己周圍。可惜還是沒救得了賴文光部。萬骨門當時隨東撚軍行動,江蘇戰役自然是傷亡慘重。那門主閆森改本門為萬鬼門,即人人為鬼,為族人報仇,即殺滿人,也恨上了西撚的梁王一部。梁王當年人稱小閻王,閆森便叫鬼王。又叫閻王,硬壓梁王一頭。當日回部義軍加盟,是萬雲龍一手促成,那閆森殺他泄恨,其實已是走火入魔。

說道這裏,梁王也是欷歔。洪門本是個鬆散的組織,卻又是各部軍事力量共認的領袖。那萬雲龍兵敗後意誌消沉,遁入了空門。梁王對他頗為不屑。譚嗣同卻不以為,辯解道,“法師放下屠刀,隻是心有善念,幾十年屍山血海,犧牲了無數性命,換不來安居樂土,大師隻是想找另一條道路。他被那鬼王打死也不還手,卻是佛門舍身飼鷹的慈悲。”

“顯然他是錯的,那菩薩隻講來生,若真是慈悲心,大法力,如何不救救現世?大丈夫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正道。”

譚嗣同聽了這幾句話,仿佛無邊黑暗裏忽然亮起光明。是的,天地不仁,那就為天地立心,百姓如芻狗,那就為百姓立命,聖人不仁,就自己為聖人,國家腐朽,那就從自己開始,為萬世開太平。至於如何去做,一時還是模糊,心中卻忽然好似赫然開朗。以前也讀過張載的文章,並無現在感觸良多,隻有這梁王說出來,別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