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暄一定會讓你回頭的!”師妃暄手握色空劍,轉身離去,背影是那樣的堅定,是那樣倔強,卻又顯得那樣落寞。
蒙蹠靜靜的看著離開的師妃暄,師妃暄默默的邁著不大不的步伐,在關門那一刹那間,兩人用隻有自己聽得見的聲音呢喃道:“對不起!”話畢,師妃暄挺胸抬頭、氣宇軒昂的離開了客棧,蒙蹠站起身來,大大咧咧的脫下軍裝,仿佛又回到了先前的令狐衝。
“嗬、哈”與蒙蹠房間隻有一牆之隔的徐子陵房間忽然傳來一陣打鬥聲,蒙蹠身形一滯,雙耳微顫,轉身一掌打在牆上,看似無恙,其實卻有隔山打牛之效。
“哢嚓”傳來窗戶破碎的聲音,隨後,徐子陵匆忙而來,正要敲門,蒙蹠開口道:“進來吧!”
徐子陵推開門,問道:“師傅可無恙?”
蒙蹠笑道:“誰敢來找我?除非不想活了。剛剛那番打鬥如何?”
徐子陵靜下心來,仔細回想道:“他似乎是一個刺客,武功奇險毒辣,擾人耳目,使人難以抓住他的位置,而且,他的身法似於先前所遇侯希白,莫不是侯希白假扮?但是二者氣質又有些許區別。”
蒙蹠道:“以後再想吧,先去休息。”
徐子陵點點頭離開。
蒙蹠忽然輕聲道:“終於出現了嗎?我可是期待以久了。”
翌日。
“師傅,接下來該做什麼?”徐子陵在二人吃早飯時,突然問。
蒙蹠放下手中的筷子,思索道:“自來洛陽,還未遊覽洛陽八大景,豈不有憾?今我們什麼事都不做,就去看風景!”
“看風景?”徐子陵心中疑惑,低頭不語。
洛陽為古都之一,古稱雒陽、洛邑、京洛,位於黃河中遊,有傳因地處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是謂洛陽。是隋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大運河的中心樞紐。且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秦嶺,過函穀關是陝西的關中平原,東臨嵩嶽,北靠太行山又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下”之。洛陽最早建成於夏朝,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九個朝代在此定都,定都曆史有數百年之久,因此有“八朝古都”之稱,是中國古代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故其中景色自然不差,其中龍門山色、馬寺鍾聲、金穀春晴、洛浦秋風、津曉月、銅駝暮雨、平泉朝遊、邙山晚眺合稱洛陽八大景,也有景室山、白雲山、重渡溝等自然美景。
二人沉浸洛陽八大景之中,好不自在。徐子陵笑道:“早就聽聞洛陽八景,但一直沒時間遊覽,想不到今日竟有此時機,現今才覺著這世上的繁華,待以後有時間,一定要遊覽玩全國的景色!”
“卻是如此啊!有時真的想放下手中的一切,去遊覽一番。”蒙蹠也不由生出感歎,抬頭看看色還早,忽又想起在龍之時逍遙子劄記曾載洛陽景室山有老子遺跡,可悟道。隨道,“我們去景室山太清觀拜祭一下!”
徐子陵心生疑惑,為何好好的要去位於洛陽城外的景室山?蒙蹠似乎看出,於是解釋道:“老子寫成《道德經》後,就告別函穀關的關令尹喜,騎著青牛而去,《史記》記載:“莫知其所終”。但據文字記載,老子似歸隱於洛陽景室山,後來,北魏在此建太清觀以紀念老子,我逍遙派也有如此記載,焉能不去?”
雖然蒙蹠如何,但是徐子陵心中始終覺得這不是構成他去景室山的原因,因為蒙蹠曾現在的道教是偽教,逍遙派才是道宗正流,為何又去拜祭這景室山?想起昨晚上自己被刺殺,徐子陵憂心忡忡,試探道:“今色已晚,明去如何?”
蒙蹠暢然大笑道:“就在今日,就在此時,我們馬上去!”
徐子陵隻能隨行。
景室山,道教聖地,位於洛陽欒川城東南三公裏處,是秦嶺餘脈八百裏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達餘米。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曾在此山修煉,老君山自北魏以來,是周邊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頂的太清觀也是始建於北魏,故凡道教之人必來此朝拜。
兩人皆身懷武學,區區數十裏地如何能難得到二人?不到一會兒,二人便已到山下,“陵,你覺得此地如何?”蒙蹠忽然問道。
徐子陵看看這巍峨高山,雲霧繞寥,刀劈斧削,犬牙交錯,披綠掛紅,雄偉壯觀,不禁讚道:“美,又似乎蘊含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