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屯糧(1 / 2)

我自從跟了伏地道人出來捉鬼,總感覺自己還活在上個世紀,總是往一些窮鄉僻壤裏鑽。聽到伏地道人這個口氣,更覺得自己像是穿越了一樣。

我笑笑對伏地道人說:“放寬心,現在時代改變了,老百姓不會因為天氣就吃不上飯啦!”

伏地道人還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我和他走了幾步路,就看到道路邊放著一塊“明碼標價”的牌子。

我心中一驚,就差捏捏自己的臉問自己“你是不是真的穿越了”。

伏地道人問一邊小吃攤的賣家說:“這牌子是什麼意思啊?”

那賣家答道:“別提了,黑心人屯糧呢!”那賣家本不肯跟我們多說,但架不住我厚臉皮的追問,便一五一十地說了。

原來這幾年的天氣反常,收成也不怎麼好。隻是一年就罷了,年年如此,大家家中的餘糧都不足了。糧價三天二漲,黎民百姓叫苦不迭。

那一日,“仁”字號大糧行門前擠滿了麵色青黃的男男女女,一個個伸長脖子,瞪著凹陷的眼睛看那塊剛掛出的“明碼實價”牌子。人們騷動起來了,開始高聲叫罵:

“狗娘養的,過個夜漲一倍,硬要坑死人嗎?”

“搶了金娃娃還要挖金娃娃的娘,遭天雷轟的黑心肝!”

“走,老子們再啃幾天野菜,擋擋他的潮頭!”一個中年漢子這麼一嚷,大夥覺得也算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便三三兩兩掖著空袋子憤憤不平地散去了。

這“仁”字號糧行曆史悠久,因為有著這個老牌子打名號,老板就一直用著“仁字號”這個名字。古老是古老了點,但一聽就給人覺得有年代感。

那“仁”字號糧倉的老板叫黃善仁,長著一臉白麻子,人們根據“麻”“馬”二字的諧音和他的德行,給他取了個“螞蝗”的外號。

“螞蝗”家中人多財旺,在縣城開了幾家糧行,一貫賤囤貴賣,壟斷市場,不到幾年時間就獨霸了一方的糧食買賣。

這年月天氣和收成也不好,他又交上了發橫財的運氣,趁災荒饑懂,把囤積在家裏的糧食拿出來高價錐售,那紅色大鈔就像流水一樣滾進他的腰包。

這會兒,他白了那些罵娘的人一眼,捋著山羊胡子陰沉著臉說:“窮小子們敬酒不吃吃罰酒,將價碼再提二成,看他小腿拗得過大腿不。”站在一旁的管賬先生把頭點得雞啄食似地,拎了筆準備去改牌價。

這當口,迎麵走進三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他們口稱是湖南客商,一個叫遊林,一個叫辜環,另一個叫葉貴,說是願照現價在這裏進一批糧食。

“螞蝗”見來了大主顧,換成笑臉相迎,忙令人沏茶備酒款待。買賣雙方經過一番交談,很快達成了交易。

第二天,三個客商用馬馱來白花花的銀子,清點過數後,辦了出倉手續。客商們為了不延誤日期,在外麵出了招請搬運的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