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賊兒盆地。
這是一塊不大的盆地,方圓隻有千裏,從天空俯瞰,宛如一個陷落於群山之中的巨坑,坑底還有一灣晶瑩光亮的湖水,高大的目賊兒山以幾乎垂直的方式矗立在盆地的西部邊緣,盆地因此得名。
“目賊兒”一詞源自當地濮族土語,意為很高的山,方圓數千裏的山峰,它是最高的,甚至整個天虞山脈它也能排進前三。但這座山高則高矣,卻終年沒有雲霧繚繞於山間,日出時也沒有霞光萬道,毫無丁點兒仙山或神山的風範,生活在附近的濮族人當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它的神話傳說。
目賊兒盆地的東側有一座高度並不比目賊兒山矮多少的大山,當地濮族也稱它為“目賊兒”——倒黴的濮族人詞彙之匱乏到隻會以“目賊兒”一詞命名大山,更倒黴的是遷居到此地的人族,因為濮族人的這一惡習走了無數冤枉路!最後忍無可忍的他們終於下定決心給這座山重新命名——東禺山,意為東邊的山,由此可知,這夥人族的文化素養比土著濮族強點兒也有限。
東禺山的表麵完全由石頭構成,除了石縫中偶爾露出的雜草之外,幾乎是塊不毛之地,山上除了蠍子和毒蛇之外沒有任何活物,隻有閑極無聊的人才願意去這座山上逛一逛。所以這座山高則高矣,卻不知名。
盆地東西兩側的山高大無比,南北兩側的山則低矮得多,這些為數眾多的小山,很少有人能叫出它們的名字,隻會給大山起名為“目賊兒”的當地濮族對它們也毫無興趣。
群山環繞之中的目賊兒盆地並不平坦,一道道丘陵順著南北的山麓一直延伸到盆地中央,那兒有一個呈剃刀形狀的巨大湖泊,“刀刃”部分麵積遼闊而水淺,“刀柄”部分麵積狹長卻深不見底。這個湖泊名為“澤格類湖”,幾乎占據了整個盆地的一半麵積。“澤格類”一詞也源於濮族土語,意為“幼龍”,所以這個湖也被人族稱為幼龍湖。
和周圍的群山完全不同,在當地濮族的神話傳說中,有關於幼龍湖的故事多不勝數,有星辰隕落其中,巨龍棲息其中,神魔鬥法其中,美麗女仙沐浴其中……總之一句話,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湖。周圍的妖獸似乎對它也存有畏懼之心,從來不敢輕易靠近。
緊挨著幼龍湖南岸,有一個奇特的村子,名為幼龍村。根據當地濮族人起名的惡習,幼龍湖周圍叫這個名字的村莊原本有數十個之多。
後來,這個村子出了一名偉大的英雄,他隻身潛入妖族領地,習得妖族鍛體術,稍加修改適合人族修煉之後教授給族人,使不具有靈根的凡人也能夠通過刻苦修煉成為強大的戰士,從而徹底解決了人族的生存危機。為紀念這名偉大的英雄,人族與濮族商議,除了這個小村子之外,幼龍湖周圍所有村子都不得以“幼龍”命名。
這個村子的特殊之處除了出過一名偉大的人族英雄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它正好處於幼龍湖剃刀型湖麵“刀刃”與“刀柄”之間,而且,它還是整個目賊兒盆地甚至整個天虞山脈唯一一座濮族與人族共同聚居的村落。
在村子中濮族人和人族很有默契的分開居住,“刀刃”一側住的都是濮族人,“刀柄”一側的則都是人族,中間是一間學校,將村子的兩個部分串聯成一個整體,兩族七歲到十三歲的少年都要到這個學校學習,在這裏,兩族之間的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共享,包括最高明的鍛體術。
*************************
江帆被送回“家”已經整整十年,這十年之中他最大的收獲是了解了自己所在的這個家族,這是一個大到超乎認知的家族,巧合的是,這個家族也姓江。
江家不是本地人,而是從江帆的太爺那輩遷移過來的,太爺剛到此地的時候,僅帶了幾名跟班而已。
太爺娶妻生子,育有三子三女。為了使家族盡快發展壯大,太爺給所有女兒都招了女婿。
江帆爺爺輩的人一共有六人,如今都還健在。其中大爺爺、二爺爺和四爺爺是太爺的親子,而三爺爺、五爺爺和六爺爺則是太爺的女婿。
六位爺爺的排行並不是按照他們的歲數,而是按照太爺的六位子女的年紀排行的。比如說三爺爺的年紀比二爺爺大,但是姑奶奶排行第三,所以他隻能被稱為三爺爺;五爺爺、六爺爺的年紀都比四爺爺大,但是兩位姑奶奶年紀比四爺爺小,所以他們都被排在了四爺爺後麵。
家族中,長房人數最多,大爺爺共生了十六個兒子和六個女兒,目前還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健在。到了江帆這一輩人數多達八十五人,而且他們已經給大爺爺生下了重孫二百八十七人,人數還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