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賓館,她們在等著我和祖。
她們是老侯的師侄,是一對姐妹,比我們稍為年輕些,姐姐叫做苗至柔,妹妹叫做苗至善,長得很好看,健壯結實,但不太有女人味,妹妹還好,姐姐就……祖跟她們有過不少接觸。
她們兩人,依然是那個樣子,一身妖氣,臉上冷冰冰的,我跟祖還沒開口,就被苗至柔一句話嗆過來:
“你們兩個竟然跟三師叔去做那種事!那是為虎作倀!跑了兩三個月,得到了什麼?!那個地方的龍氣早就斷了!種上去也沒用,師叔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我聯想到這個“種生基”要是失敗了,聽說施術者會遭到“報應”的,回想起當時在天界靈台上發生的事,我和祖都在場,不知道也算不算是當事人,老侯也沒執行什麼正式的儀式,這到底算不算是施術者?頗令人難以判斷。
苗家姐妹長得很高大,有170CM左右,見過她們幾次,都是勁裝打扮,幹練而不俗氣,單從外貌看,麵容姣好,身材凹凸,那絕對是讓男人眼光離不開的,但她們跟那師叔老侯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她們很高冷,從來都是冷冰冰的,說話也直接,從沒一句廢話。最重要的,是她們那個身型,倒真象軍中的女鳳凰一樣,結實,線條分明。這以姐姐苗至柔最明顯,苗至善很多時倒還有女孩子的味道。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原則上我們上次的行程,無論從道義上還是道理上,都不那麼光明正大。
祖仿佛沒聽見一樣,斜斜的依在牆上,也不解釋:“說說我們此行。”
苗至柔也仿佛沒聽見他說的話一樣,繼續數落著:“你們這樣的做法,輕則丟掉自己的性命,重則禍國殃民!”
我心裏一個哆嗦,心說,帽子扣大了吧?再說,我們也是被挾持著去的,你那老侯師叔也是被挾持去的!
說了也沒人相信,跟她以前幾次接觸留給我的印象,是我很怕這個女人。或者說,我對這類女人都有點怕,小香可能也算一個,她們說話太直接,會讓人很難堪。
記得第一次見到苗至柔時,她直接就對祖說:“我不跟小白臉一起做事!”當時,我的臉可能馬上青黑了,從此以後,看到她都有點發怵的感覺。
當時我是剛跟著祖玩,什麼也不懂,很不自信,她好象很不喜歡我。
@
祖冷冷道:“禍哪個國?殃那方民?”
苗至柔“登”的從坐著的椅子上站起來,臉上青白,看她眼神,好象很憤怒。
坐在她一旁的苗至善手一揚,一張白花花的東西向著我飛過來。
當時,她們倆坐在房間正中的椅子上,而我跟祖則站在她們前麵兩三米的牆邊上,我在看著祖和苗至柔說話,一個沒留神,東西就到了麵前,想也不想,伸手一拿,居然拿住了,但心掌發痛。這女人的手勁很大,她們好象沒料能我能拿得住,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我其實也覺得拿不住的,但就是拿住了,看來這段時間,在雪山上跑來跑來,看來還是有好處的。
我低頭一看,那是一張半手掌大的象牙塊,上麵好象雕刻著什麼。
“這是琥珀象牙!相信你也知道,裏麵是上古時期關於命理的一些記載,時間不晚於夏代,算是對你們這一趟行程的報酬!”
我遞給祖,祖隻瞧了幾眼,神色大變,露出那種一如既往的狂熱,驚喜道:“這是《命書》的一些內容!還有嗎?!”
他在昆侖虛那個坎宮石室好象也提到過這本書,說老子也在研究這本書,還以此書來較驗李世民的八字,看來這真是一部上古奇書。不過,看來祖家也沒有得到它。
“候爺他們有一連串的方案,你們的行動隻是其中之一,你們失敗了,他們就會走第二步。第一步是種龍基,第二步是斷龍氣!”
老侯去了另一個地方,他另有要事。
“我們該做些什麼?”祖收起象牙塊說,這塊象牙。
“從當年鮮卑人走過的路!找到他們當時占據的一個龍穴,侯爺那些人,目標是那裏。你一直想要的琥珀象牙,那裏可能有不少!”
祖有些事,她知道得比我還多,看他們兩之間的神色,祖這個“比劫重重”命格的人,會不會跟她有些曖昧?那倒真是奇事。
@
按苗家姐妹的說法,龍氣從昆侖祖穴流出後,分成幾支,流向各地,其中陰山、太行行和大興安嶺這三支在北京一帶彙集,尤其是大興安嶺這一支,叫做卷尾龍,氣勢宏大,當時鮮卑人就是沿著龍尾往龍頭而下,在某處找到一穴,得以興旺一時。
候爺那些人就是要到這個龍穴,截斷龍氣。
那至少得要從東北三省一直走到陰山,甚至走到太行山,這個範圍也太廣了,苗至柔說的話讓我很無奈,差不多要過新年了,北方的天氣很冷,大興安嶺一帶,是零下幾十度,剛跑完昆侖山,又要去受罪,想著都有點不爽。
“我們可以分析當年鮮卑人活動的地方,結合地理山水,找出一些關鍵的線索,找到關鍵的地方。”
@
黑龍江與內蒙古交界處有一條山脈,叫大興安嶺,在阿爾泰語係通古斯語族各民族的語言裏,是白色山嶺之意。這條白色山嶺,最早的時候,叫做大鮮卑山,鮮卑,在滿語與蒙語中,是祥瑞的意思,大鮮卑山聚居著一個民族,鮮卑族。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
“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這一說法後來為《晉書》及《北史》所沿用,二書都說:“始均為鮮卑族始祖。”
《魏書?序紀》說: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於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爰曆三代,以及秦漢……”《魏書?官氏誌》說:“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德為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