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地府幽都(1 / 3)

“小涵,有沒有覺得這個地方的規模,比昆侖虛那些建築還要大得多。昆侖虛是依山勢而建,這裏全部是人工建起的,在那個時候,什麼人才能有這個能力?能支配這麼多的人和物?”祖說。

“國王部落首領之類的。”

“那在上古時期,這裏曾經存在過什麼皇帝之類的人?”祖又問。

“那可多了。傳說黃帝最早就是在這裏活動的,後來才發展到黃河一帶。《山海要-北山經》裏有軒轅之山,有可能就是黃帝最早的活動地點了,隻是《山海經》上的位置方向一直是個迷,誰也說不清在哪裏。”我喝了口水,繼續說下去。

“黃帝的後人始均是北狄之祖,北狄大約包括了以前北方的所有民族,也有可能隻是鮮卑族,這個始均就是鮮卑人的祖宗,至少鮮卑族的曆史,來之前也看過了,他們一直住在大興安嶺北部,公元前幾百年就很興旺,大約在漢代開始南下,後來檀石槐統一鮮卑諸部,他死後又分裂了,其中拓跋與慕容兩部最著名,建立了好幾個國家,其中北魏最為人知。這是五胡時期的事了。”

“我得到的信息,我們要找的地方,是跟整個鮮卑族有關的,並非鮮卑某支。”苗可柔插話。

我心想,現在看來你很有可能上當讓人騙了,還信息呢。不過,也不能確定就是她錯,可能隻是信錯了八哥。

“要是這樣,這個地方隻有兩個可能,一是跟鮮卑最早期有關,那是始均時期,一是跟檀石槐時期有關,那是鮮卑統一的時期。這兩個時間,可有什麼人或是什麼重要的都城跟這裏相關的?”祖分析著。

“從曆史書籍來看,檀石槐倒是沒聽說過有規模興建大型建築物的動作,他隻是能征善戰,打敗了周圍的強敵,其他鮮卑部落依付於他,組成聯盟。要是上古時期,那個時候,《魏書?序紀》說:“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

我突然跳了起來:“這裏難道是幽都?!”

黃帝後人始均是北狄和鮮卑人之祖,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鮮卑山就是現在的大興安嶺,鮮卑也一直活躍在大興安嶺兩側,以北部為主,後來,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幽都之北,就是指大興安嶺的北部吧,有人說幽都在北京附近,但鮮卑的活動範圍以前沒到過這麼南,幽都極有可能就是這裏了!

《山海經-海內經》上記載: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

“這不可能吧,一個都城怎麼建在地下了。”苗至善道。

“對!你說得對極了!它不是一個都城!”我高聲道。“幽都本來就是在地下的,幽就是黑色和地下的意思。幽都之山,是山因幽都得名,並不是說幽都就是山。這裏,或許是鮮卑人最早的居住地!”

《魏書》記載,“魏先之居幽都也。”就是說,鮮卑人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幽都的,就是這一帶了。

“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

“陰氣所聚,故曰幽都,今雁門以北是。”……

“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這是古人對幽都的一些描述。

連屈原也知道幽都的存在,並在《楚辭》中記載下來:

《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我看著周圍無邊的黑暗,空懸的鬼火,心中明白,民間的說法,幽都,就是陰間地府!

我抖顫著說:“按照民間的說法,這裏就是陰間地府!”

他們三個齊叫了聲:“你說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越走越覺得陰寒發冷?那是因為周圍都是鬼魂,他們在攝取我們的陽氣!”我想起昆侖虛那個鬼域,那些鬼魂,這裏應該也是一個差不多的空間。

“亂扯!”苗至善看看了周圍漆黑的環境,也不禁縮了縮肩,她們或許也常出入於這些陰地,但地府跟陰地,可是不一樣的,難免會有些害怕。

我歎了口氣:“我還真的跟鬼扯過呢。你看我背後,或許能看到一些淡淡的影子,那是一些鬼魂吸我的陽氣多了,開始壯大成形。”就象祖上流一樣。我自己也打了個寒顫。

實際上這裏應該沒鬼,如果真的有鬼,我身上有鬼王石,它們怎麼敢來吸我的陽氣,隻是這裏的氣氛讓人往這方麵想。

我暗中又喚了幾聲,也沒有聽到有鬼魂往我這裏跑。

苗至善的臉有點發青。

“再亂說,我扯下你的舌頭!”苗至柔喝道,色厲內茬,說明她其實也有些怕。

我這打不死的小涵還覺得怕,你倒是不怕?這不科學。

一般人的會以為,風水道士,不是專業捉鬼的嗎?還有怕鬼?這是個誤解,道家的修煉,以長生成仙為最終目的,在修煉過程中,窺知某些與生命有關的奧秘,從而知道各種趨吉避凶的方法,並因為這些方法的發展,而衍生出很多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