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員的誤導是很多保險糾紛案產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些業務水平差的推銷員根本就不看對象——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職業、不分收入地胡亂推銷,這又何談保險的保障呢?
對消費者來說,買保險一定要因人而異,男性和女性要根據自身不同的特點進行適當的區別規劃。特別是在家庭中,夫妻雙方的保險絕不能互相比著來,甚至完全相同,而應該根據雙方承擔的不同家庭角色和責任、不同的收入、身體狀況、不同的已有社會保障等,進行有針對性的保險安排。
典型案例
高先生和太太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就結了婚,兩年後,太太便生下了女兒,女兒今年5歲,非常聰明、可愛。如今,高先生事業小有成就,他在一家民營企業擔任高級經理,收入還不錯,而太太則安穩地在一家國企任科長,收入雖然比不上高先生,但她主要承擔的是相夫教子的家庭責任,所以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由於高先生經常出差在外,且平日裏還有些飯局上的應酬,所以從未買過保險的太太便考慮為丈夫買份保險,同時也想著是否可以為全家都買份保險來保障目前的生活不受損害?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高先生便留意想尋找一名有經驗的保險推銷員來為自己的家庭做個合理的投保計劃。
經過朋友的推薦,高先生認識了一名姓劉的男性保險推銷員,這位推銷員綜合考慮了高先生的情況後,為他推薦了幾款產品,包括定期壽險、意外險、健康醫療險、分紅險。推銷員介紹說,高先生的妻子也可以購買這幾款產品,因為他們二人的年齡一樣,身體狀況也相當,麵臨的風險也一樣,並且兩個人都買保險就相當於為家庭上了雙保險,繳保費的時候交雙份也比較方便。
同時,高先生的太太也選定了一名女性推銷員,這名女推銷員給出的方案卻是:高先生因為是家庭的頂梁柱,所以應該加強壽險方麵的高額保障。同時,高先生還因為經常奔波和應酬,所以需要加強高額意外險的保障,並配以足夠的健康醫療險。高先生的太太作為女性,所處的情境和丈夫不同,所以要另行考慮,主要還是考慮在既有的社保之外,增加一些健康醫療險方麵的保障,可以添一份女性健康險,然後還要算一下自己的養老金,考慮是否需要加點養老險。
綜合考慮了兩個方案後,高先生和太太選擇了那名女推銷員的方案,他們認為買保險就應該針對具體人具體分析,而不是像那名男推銷員那樣不分男女、不分投保對象,隻為了多簽單獲取利益就胡亂向消費者推薦。
你不知道的內幕
一些保險推銷員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業績提成,忽視消費者的個人情況,胡亂地推銷,有的保險推銷員自己都沒弄明白產品就敢向消費者推銷,結果在推銷員的花言巧語下,很多消費者購買了不適合自己的保險。一旦出了事故不僅索賠難,找人更難,消費者花了血汗錢買的保險不僅沒有發揮保障功效,反而成了自己的一個負擔。
從上述案例中男推銷員介紹的幾款產品,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專業,主要原因就是他認為男女投保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這個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在市場上,太多的保險產品以“30歲,男性”作為示例,作為“標準體”,這就讓很多消費者對於保險產品尤其是保費的印象都是基於這樣一個特殊人群得來的。一份產品的好壞總是以一個特定“標準體”的角度來評判,認為適合這個“標準體”的就是適合所有人的,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
眾所周知,年齡和性別都是影響保險保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性別,其實,男性和女性在許多險種上都有著迥異的保費。有的不適合男性購買的產品,女性反而可以得到更多保障;而男性適合購買的,也許是女性根本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