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似血,落日餘輝斜灑,漫天晚霞紅透了天際。
夕陽與晚霞印照下的萬安縣,一如往日般人流熙攘,各色人等穿行於並不寬闊的街道之上,瞧起來煞是熱鬧。
其實兩側靠山的萬安縣縣城,占地範圍隻有不到百丈方圓,人口不足百戶,按照大唐朝開國之初定下的“四家一鄰,五鄰一保,五保一裏,五裏一鄉;一自然村為一村”這一建製來劃分,它頂多也就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個村落,無論如何都夠不上“縣”的條件。可它偏偏又叫做“萬安縣”,這就有些緣由了。
原來,這萬安縣地方雖小,地理位置卻很特殊,它位於都城長安東南麵,距離都城僅有二十多裏,乃是大部分地方官員出入都城時的必經之處。自大唐建國後,高祖皇帝、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則天順聖皇後、中宗皇帝、睿宗皇帝前往東都時,都曾由此地經過,而且高宗皇帝還曾小憩半日,並在萬安縣城唯一的一家酒肆中留下了墨寶,這副墨寶事後被店主請巧手匠人裱糊過後,掛在了酒肆南麵的牆壁之上,成為了鎮店之寶。
當然,最讓萬安縣人驕傲的,還是在開元三年,玄宗皇帝親筆寫下聖旨,欽賜萬安稱“縣”,所住民戶終生免賦稅、三代免徭役。聖眷之隆,端的是空前絕後。
從此,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萬安縣便有了小長安之稱,這倒不是指它的繁華,而是暗指它的地位。
要知道,以萬安縣的位置所在,每日出入於此的,除去那些跑江湖討生活的三教九流人物外,還有不少長安城中的達官顯貴和地方官員,這些人哪一個是好惹的主?可就跟到了都城一樣,不論你是朝中重臣還是地方大員,隻要入了萬安縣這一畝三分地上,就算有再大的威勢,都得強自收斂,原因無他,就為萬安縣的縣令與其他地方的那些個縣令不大一樣。
當初玄宗皇帝欽賜萬安為“縣”時,一共下了兩道聖旨,前一道自不用提,而在後一道裏,不但將萬安裏原來的村正提為了縣令,同時還賜封其從四品虛銜,並命其擔負“監察過往官員”之責。
說起這個“監察過往官員”之責,說大不大,說小不說,要放在以往倒也無甚不用,幾乎是個擺設,畢竟一個小小的縣令,就算有個從五品的虛銜,也無法和觀察使相比。可偏偏現如今是玄宗帝在位,而且這道旨意又是出自玄宗之手,如此一來,就不得不當回事兒了。
官員們不敢放肆,那那些尋常百姓、三教九流之人,就更加的不敢造次了。因此萬安縣城雖小,地方上的治安卻是極好,幾已到了夜不閉戶的地步,這“小長安”之稱,倒也算是名副其實。
由於每日出入都城的人實在太多,所以直到日暮西山,這人流也不曾見少,隻不過此時不論是人,還是車馬,行色都較為匆忙。這是因為,萬安縣隻有一家客棧,而且客房相當有限。
有了這個原因,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天黑前趕去都城,行進間的速度自然也就會加快。
可是有那麼一些人卻會選擇在萬安縣過夜,尤其是那些跑江湖賣藝的把勢人。
雖然已是日落時分,可萬安縣依然車水馬龍,一片喧囂。
位於街道正中的酒肆旁,有一塊兒空地,此刻,那裏更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一陣清脆的銅鑼聲在人群圍出的圈子裏響起,蓋過了嘈雜的人聲,頓時讓人群安靜了下來。
人群圍出來的圈子中央站著一個虎背熊腰、滿臉落腮胡子的紅臉大漢,待周圍靜了下來後,大漢先是擺手止住了鑼聲,然後雙手抱拳,朝四下拱了拱手,操著一腔山東兗州一帶的口音郎聲說道:“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今天,俺兄弟三個初到貴寶地,先給各位父老鄉親耍一套祖傳的大刀,各位看過後,要是覺摸著還看的過去,就麻煩各位父老鄉親,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俺們兄弟三人先在這嗨兒謝過了!!!”
一番跑江湖耍把勢的開場白過後,紅臉大漢霍地轉過身去,衝站在後麵的瘦長漢子擺了擺手,中氣十足的喝道:“老二,刀來!”
一個身形瘦高,麵色淡青的漢子依言抓過了立在身旁的金背大關刀,觀其拿刀時的樣子,似乎刀的分量不輕。
有些吃力的青臉漢子雙手橫捧著關刀將之遞到了紅臉大漢手中。
“俺這把刀,乃是祖輩所傳,重四十斤。現在,俺就用它給諸位耍一套家傳的刀法,請各位看仔細了。”接過刀後,紅臉大漢走近人群,高聲說道。接著他又在人群裏找了幾個年輕體壯的男子,將刀遞了過去,讓其試了試分量,已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等眾人都相信後,這才不緊不慢的走回原處,深吸了幾口氣,然後緩慢而沉穩的擺開了架勢,接著猛地大喝一聲,勁灌雙臂舞動關刀,耍起了自己的家傳刀法。
轉眼間,紅臉大漢便翻翻騰騰的走了十幾招,倒也算的上是架勢十足。隻是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這個賣藝的紅臉漢子練的隻是外家功夫,一招一式盡管看上去虎虎生風、剛猛異常,卻毫無一絲氣勁可言,而且其輾轉騰挪之時,身形雖頗矯捷,內行卻能瞧出,他走的純是外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