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東大戰基本上已經宣告結束,但是局部的戰爭還在不斷地發生,如康比亞王國和格萊永王國之間在希羅伯城堡歸屬權上的小型摩擦,雙方的盟友名存實亡。此時的格萊永王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每個王國又看不起的小國家,而是一個擁有大城鎮三座,小城堡三個的中等王國,實力與格溫內德王國和諾森伯王國不相上下。可以說格萊永王國是這次戰爭中的第二大獲利者,勢力暴增,讓周圍的勢力也不敢小看這個當初的小國。
而康比亞王國雖然在大戰中也賺取了不小利益,奪得西撒克遜王國的兩個城堡,實力也是大增,已經不再是所有王國中墊底的存在。但是相比於格萊永王國,雙方的實力還是有所差距的,並且隻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康比亞王國與格萊永王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就會顯得越發遙遠,這讓康比亞國王在希羅伯城堡上的軍事態度慢慢產生轉變,開始由一開始的強硬轉向妥協。最終,在八月底康比亞王國終於妥協,表示願意將希羅伯城堡轉讓給格萊永王國,作為補償,康比亞王國向格萊永王國索要戰馬三百匹及十萬第納爾,中東戰爭就此宣告結束。
但是整個不列顛群島上的局勢卻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穩定下來,西大陸上的各王國的結盟讓中大陸上的所有王國包括丹尼斯特王國感到不安,特別是與西大陸隔海相望的格溫內德王國和與中大陸長城北部一直為參戰的奧卡勒王國和奧雨本王國相鄰的諾森伯王國這兩個王國最為擔憂,正因為如此,才使得米雨斯王國和格溫內德王國,諾森伯王國之間的戰爭提早結束。
奧卡勒王國和奧雨本王國雖然說是中大陸上的王國之一,但是由於這兩個國家在中大陸的最北部,且大部分的領土都處於雪原狀態,這兩個王國與中大陸的其他國家之間隔著一條幾十公裏長的且十分巨大的長城,這條長城已經有很久的曆史,現在基本上沒人知道這條長城的由來,甚至在奧雨本王國和奧卡勒王國建國之前這條長城就已經存在了。
沒有人專門去了解這條長城的由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條長城的軍事作用十分巨大,甚至不弱於西撒克遜王國內部的坎頓城堡對東西部的隔離作用。而且由於中大陸的北部離西大陸之間隻有一條海峽的距離,可以說奧雨本王國和奧卡勒王國相比於中大陸,與西大陸的王國之間走得更近一些,況且兩個國家自建國以來就一直是盟友關係,由於一個統一的王國,傳說是由於兩個王國的建國國王是兄弟的緣故。
總的來說,一旦中西開戰,那麼中大陸上能夠參戰的隻有六個國家,分別是丹尼斯特王國,康比亞王國,格萊永王國,米雨斯王國,格溫內德王國和諾森伯王國。而西大陸嚴格來說參戰國將會有十個王國,而且都是未經戰爭洗禮,實力強悍的王國,分別是奧雨本王國,奧卡勒王國,雪弗萊王國,阿雨斯特王國,歐萊克王國,卡內塔王國,邁德王國,雷金王國,奧斯裏部落,穆梅殷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