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低調做人(1 / 2)

紙筆已經送來,做在桌前的光緒帝一陣火大。穿越就穿越吧,反正穿越文也看了不少,可穿誰也不能穿成光緒呀。穿成光緒也成吧,早穿幾年會死呀,離甲午滿打滿算就二年半了,這點時間夠幹嘛。但現實就是這樣,路軍已廢,海軍已老。總還是要做點什麼的。

光緒提筆在本子上寫下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詞“甲午”。

憑著自己對曆史的一知半解。包括了軍事、經濟、政治、文化、人物、科技、資源、國內外環境變化,把知道的曆史事件一件件的記錄下來。以免忘記也便於查閱。特別是甲午事件更是詳詳細細的寫了下來。這可關係到兩年後中國的氣運問題。這一寫便不知時日,沒有百度難呀。

天下如棋,想要下好這盤棋,想要扭轉甲午戰事,就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海軍老舊,買新艦不說錢,就是時間也不夠,就算是開回來,也無法形成戰鬥力。路軍呢?恐怕隻能建新軍方能一戰。可建新軍的錢從哪兒來,訓練、被服、吃用、武器槍彈都須要用錢的。如何說服滿朝官員,政治也是個問題,需要在朝堂上立威呀。軍隊的忠誠可是重中之重,別費了半天勁被老太婆給順走了。場地也是個問題,不然那老太婆要是以為我要造她的反就徹底沒戲了。情報的重要性就不提,那是須要絕對忠誠的人。人員是一切的根本,還須要好好安排呀……

慈寧宮

“蓮英啊,皇上還沒出來呐?”

“回老佛爺,皇上已經三天都呆在屋裏,除了讓人送個膳食,其它的人一律擋駕。送膳食的小喜子說,這幾日皇上隻是在寫寫畫畫,也不懂寫的是什麼。對了從昨兒起皇上讓人找了很多關於西洋還有東洋的書冊。”

“皇上這是要幹什麼?走隨哀家去瞧瞧。”話音未落,門外傳來“皇—上—駕—到—”

對於在高位的掌權者,曆史給於的評價總是有多麵性的,但大都隻講慈禧禍國殃民的一麵,甚至把一些與慈禧毫不相幹的惡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人們的心目中,慈禧已成為一個昏庸、腐朽、專橫、殘暴的妖後。也未盡然。慈禧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動的格局,治理國家的難度要遠超曆代的帝王。在其統治期間,平定國內大小戰亂,挽救了清王朝對內統治地位與權威。對維護國家統一還是做出一定貢獻。推動洋務運動,特別是在戊戌之後其力度、涉及範圍極廣的新政則是在她親自主持下進行的,比之戊戌變法之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明顯表現為清政府的財政收入由原來8000萬兩增至1億2000萬兩。此外慈禧個人於早年當政之還是比較知節儉與勵精圖治。但晚年的慈禧卻奢靡成性。對權力也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一句“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可見一斑。慈禧雖然熟諳權力場上的帝王平衡之術,但對於治國卻無成效,一方麵,支持洋務派,另一方麵,又扶植頑固派以牽製洋務派。終使之畫虎不能反類犬。

光緒走在路上就在想,慈禧出於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也是希望國家能夠強大的,這點在戊戌之後的新政中可以確認。但無論怎樣變革,一切都需要在她能掌控的範圍內。如何讓她認為建新軍對她無害並不加以幹涉呢?最好能讓她再出點錢就好。就這麼想著走到了慈寧宮前。

“兒臣給親爸爸請安。”依照宮廷禮儀,光緒依葫蘆畫瓢給慈禧下跪行禮。

“免禮,皇帝快起來說話。身子骨還未大好,不多事休息,怎麼跑來了?哀家正說要去看看皇帝。”慈禧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平時躲自己都來不及的皇帝今兒自個上門請安來了。

“有勞親爸爸記掛了。今兒起來自覺身體已經好了許多,雖尚覺氣虛,但已無大礙。這不是已經多日未給親爸爸請安了嘛。所以就想著過來陪親爸爸說說話,也盡盡孝道。”光緒恭恭謹謹的回話。

“這話是怎麼說的,快來坐下。皇上身子才好些本就該多調養調養。這要是受了風寒如何是好。”慈禧表麵上一臉微笑,但心中依然疑慮。

光緒看的出慈禧的疑慮,微微一笑,用深沉的話語說到:“這幾日的靜養讓兒臣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兒臣自四歲起進宮,就是親爸爸一手拉扯長大。兒臣總是想著要做一個明君,一心鋪在朝堂之上,卻不小心忘了親爸爸,您一麵要操心朝政,一麵還要操心兒臣。兒臣不孝呀。”光緒跪了下來:“自兒臣登基以來,在外先有沙俄強占我邊疆,再有法蘭西挑釁我大清。在內陝甘回變、苗民叛亂。我大清能收回領土,立威於西方列強,安定民心,張顯朝廷威嚴。這一樁樁一件件,哪個不是親爸爸勞心勞力方能所成。兒臣不孝,未能替親爸爸分憂,反而還讓親爸爸心裏添堵。要真是兒臣這一病不醒,便再不能報答親爸爸這些年來的恩情。思量此處,兒臣心中難受呀。如今說出來,心中也敞快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