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光緒再次打開暗格,拿出自己的記錄,從頭到尾翻了一遍。跟據自己的記載和現在國際局勢,光緒可以肯定的是東亞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翻天覆地的變化,接連的勝利使得大清在東亞已經有了一點的話語權。但較國際形勢而言,比起列強們還很弱小的大清卻不足以改變國際整體局勢。那是什麼導致俄國突然派出艦隊重組遠東艦隊的呢?曆史上的俄國在與英國在中東以劃定邊界線的方式緩和了與英國的關係,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巴爾幹和相關條約緩和了歐洲局勢。歐洲達到了相對和平的時期,這時在歐洲沒有發展餘地的俄國才將眼光放到遠東。可即便是這樣,俄國向遠東發展也是極其緩慢的,遠東鐵路直到1904年才全線通車,新派遣的艦隊也在這個時候抵達遠東。雖然借著那時軟弱的大清滲透進來,可包括旅順等地的各個炮台工事均沒有完成修建,就是尼古拉二世也明確的說:時間是俄國人最好的盟友,他也不想急著發動對日本的戰事。
但是今天這個世界卻不是這樣。大清在陸地上消滅俄國遠東軍事主力,在海上更是全殲了俄國遠東艦隊,炮擊後如同廢墟的海參崴依然到處都是殘牆斷瓦,被炸毀的遠東鐵路還在修複當中,就連海港內的水雷都沒有清理幹淨。俄國新的遠東艦隊此時連錨地都找不到,是什麼讓尼古拉二世做出看似瘋狂的決定?英國的國際政策依然還是地區平衡政策,甲午之戰後英國會不顧大清反對和可能失去在中國利益的可能,都要支持日本重建海軍,就是因為英國人要平衡遠東各地實力。在這個時候俄國派艦隊進入遠東,一但清日兩敗俱傷,那英國就必需直麵俄國的威脅,這不是英國人所願意看到了。英國人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表言論,這就已經很奇怪了?那麼歐洲發了什麼事?
光緒回想了曆史脈絡,仔細分析現有世界局勢。認為除了俄國是急不可耐的想等清日兩敗俱傷後重新顯示強國地位外,沒有發現俄國突如其來的舉動還有其它意義。
光緒打定主意後,放好記錄、擺好辦公桌、轉身離開主樓。國務院機密會議室內,光緒、李鴻章、歐陽振華與王士珍四人坐在桌前,聽唐紹儀報告歐洲列強對於俄國向遠東派出艦隊的反應。
“俄國在宣布向遠東派出艦隊的當天,英國首相就已經召見俄國駐英國公使,並直言俄國這樣做是在加劇遠東局勢惡化。但俄國公使以沙俄在太平洋沿岸已經沒有一艘可以保護海岸線的軍艦為由拒絕了英國。英國方麵雖沒有反駁這個理由,但也提出俄國不得向遠東派遣戰列艦的提議,俄國目前沒有答複。德國對此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但情報部門卻發現,停靠在威廉港的軍艦近日卻突然增加了補給量,部分未到保養期的戰列艦突然進港進行保養。因此,我們認為,如果英國不能阻止俄國戰列艦進入遠東,德國可能也會派戰列艦進入遠東。法國方麵也僅僅表示關注,法國在遠東僅有安南一塊殖民地,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但我們認為,法國對此會樂見其成。必竟這麼一來英國在遠東的壓力巨增,必然要向遠東派遣更多的力量,這麼一來英法在非洲殖民地的爭奪對法國更有利。至於西班牙、荷蘭等國雖然有意見,但卻實不太在乎,因為他們殖民地都在南邊。而意大利、奧匈等在東亞洲沒有殖民地的國家,他們報的是看熱鬧的心態。唯有美國反應極其強烈,美國在清俄之戰中損失巨大又沒有得到賠償,雖然美國對我東北三省沒有繼續投資,但原有資產還是很多的,美國已經正式向俄國提出反對。據可靠消息,美國議會已經要求加強太平洋艦隊並提交開建新式戰列艦的提議,據說是四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