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主任,著名作家)這些在中國鄉村和城市發生過的影響到所有人生活的重大事件,無一遺漏地進入王蓬嚴峻的視鏡,納入秦嶺或巴山某個村寨,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正可當作生活的教科書和曆史備忘錄,留給這個民族的子孫,以為鑒戒和警示。《山祭》《水葬》等小說的認識價值和不朽的意義,就在於此。王蓬恰是在這裏展示出獨稟的氣性,思想者的勇氣和思想的力量,以及由此而蘊蓄在作品中的凜然之氣。
胡 采:(陝西省原文聯主席,作協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我讀了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山祭》,感受很深。從中,我看到了你近年來在自己的生活領域和思想感情領域的豐富蘊蓄,在藝術創造上的刻苦努力,並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與巨大進展。
王汶石:(陝西省原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您的狩獵場景描寫得驚心動魄,“創膛”的場麵寫得熱烈歡快而富秦嶺山民的率真、粗獷、豪俠的特色,細讀來令人心醉。您的風俗畫是描得很成功的。您筆下的冬花也是非常之令人心疼的,她的不無遺憾抉擇和最後結局令人心碎,令人同情,令人終生眷念,而又令人無限崇敬。您是一位描繪山村女子的能手。
韓梅村:(著名文學評論家、教授)《山祭》無疑是1987年我國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這是一部真正寫山的文學,山的景,山的人,山的個性和氣韻。堪稱一部表現大秦嶺的文學作品。
郭洪波:(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一部作品在出版二十多年後還魅力不減,而且還能讀出新意,僅憑這一點,就已經與包括那些風光一時的名作家在內的絕大部分作家分出了高下。《山祭》中內蘊世界古典文學名著元素頗多,稍加分析就不難領略其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