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情義三國
曹操眼睜睜看著劉備當皇帝,隻能氣死。劉備身後永遠有人跟,沒辦法,這先生講義氣,舍命為朋友,這樣的老板哪裏找去?甭說五虎上將,就連諸葛亮也死心塌地跟他走。
劉備本是一個出來“混”的主,但他這個“混”可不是一般的混。都說劉備的天下是“混”出來的,什麼是“混”?“混”字就是三點水加一個昆侖的“昆”,意思是昆侖山泡在水裏,好比英雄落難。但英雄落難必有混出頭之日,因此“混”的意思又並非昆侖山泡在水裏,而是昆侖山從水中昂然而出。劉備就是這樣“混”的,並且帶動了一大群人出來“混”,而且都“混”得好,成了巍峨的群山。我這樣講劉備“混”之道,北京電視台找我錄節目的時候,我就這麼講,主持人李湘非常驚訝,播出來後,觀眾們都說解得好,看來我以後要把劉備“混”之道再發揚光大了。
談起劉備,說來話長。有人說他是君子,有人說他是偽君子,我說他是真君子,也是真小人。劉備不曾害人,無論如何,他這點是很偉大的。劉備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他有人跟。劉備袒露一顆心,換來一片力。我如果活在三國,毫無疑問也跟著劉備走,大哥之,老板之,人生有意義。
有情有義才有天有地。世人隻知三國之“黑”,不知三國之“紅”。劉備諸葛亮與五虎上將之間的友誼,是那個時代最有人性光輝的一頁。世人隻知厚黑三國,而我獨推情義三國。
至於劉備最著名的“哭”,乃是他的真性情流露,現代人連哭都不會了,我敢說當今的中國男人沒有一個敢笑劉備的!
英雄要應時而起
劉備要做天子,天子要會看天。劉備出身低微,一直積極尋找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本是漢王室的子孫,但正好是漢王朝的衰落為他提供了機遇。正是“先人若不死,後人何以生”。黃巾軍起義反漢王朝,劉備抗黃巾軍,應時而起。
劉備蟄居鄉裏二十八年,這其中也曾外出發展,但也就到交友為止,並沒有做出什麼事來。劉備隻得回家潛伏起來,正所謂“潛龍勿用”也。一般來說,外麵的機會要大於家裏,但也不盡然。
在家裏等機會往往比在外麵找機會更有希望,這是因為在家裏人是靜態的,容易捕捉到信息,況且又占地利。信息是活的,外麵的信息很快就會傳到家鄉來,所以有時我們像劉備一樣幹脆守株待兔也是一法。
機會果然來了,黃巾軍一時蜂起,朝廷派人鎮壓,地方官著急征兵,這就為劉備施展抱負提供了可能。劉備熟讀兵法與史書,他知道:
A.漢王朝行將滅亡;
B.這次黃巾起義一定會鬧大;
C.朝廷與黃巾軍必有場惡鬥;
D.我輩崛起正逢良時。
劉備看準了這次機會,不再猶豫,果斷地應時而起,終於踏踏實實地開始了事業的第一步。
○起事不在於早晚,關鍵要看準
曹操在二十歲就當了軍官,比劉備早了整整八年。但在黃巾起義爆發前,曹操也隻是打基礎,沒什麼大作為。黃巾起義同時成就了曹操與劉備,沒有這次機會,曹操依然當他的小官,劉備依然當他的草席販子,很難翻身。
《易經》上說:“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天下睹。”風雲不起,龍虎難有作為。當然龍虎畢竟是龍虎,別人看到的是天空,他們看到的是風雲。
○英雄不問出身
劉備是個獨特的人,說他卑賤吧,他是皇室之後;說他尊貴吧,他又以販屨織席為生。這種血統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激發了劉備的鬥誌,也要當王!
當然,要當王首先就要養本事,就要韜光養晦。這一點劉備做得不錯。
首先,劉備事母至孝,這與曹操事父至孝一樣都贏得名聲在外。有沒有孝心是中國人看一個人是否能幹大事的基本標準之一,劉備與曹操都是孝子,古來孝子多出英雄,所以他們會成功。
其次,劉備虛心求學,有幸拜了大儒鄭玄為師,名聲又響,關係又多,正好為日後打下基礎。
再次,劉備四處交友,比如與公孫瓚之交便很劃算。公孫瓚後來成為一方諸侯,劉備打敗黃巾軍後跟了公孫瓚才有了機會進入曹操號召的十七路討董聯軍,才能進一步攻進京城發展。後來公孫瓚失敗了,劉備還從公孫瓚手中“借”得大將趙子龍,受益極深。
劉備出身極低,但本事不小,又能靜心養誌,所以他能一步一步升高,這一切絕非偶然。
在劉備內心深處,完全學劉邦。劉邦是劉備的遠祖,二人十分相似。
做事要迅速結交死黨
劉備起事靠的就是張飛、關羽,日後靠的就是諸葛亮。死黨就是死心踏地的同黨,沒有死黨任何人都不能成大事。劉備有死黨,所以能一路拚殺,終成氣候。
幹大事的人都必須有死黨,必要時要有一批甘願為自己效忠的死士。
劉備與張飛都是涿郡人,是同鄉。他們兩人都有大誌,又都聽說要打黃巾朝廷在征兵,於是不約而同去看榜。他們的相見是偶然的,他們的相交是必然的。
劉備一番掏心掏肺的話感動了張飛,張飛馬上表示願意出錢出力大家一起幹。正好這時關羽出現,劉備見這人不凡,於是又趁勢打鐵拉來人夥,更覺勢旺。
張飛身長八尺(又比劉備高了五寸),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一見張飛有些吃驚:這人長得好嚇人!見了關羽則很驚喜:此人長相不凡,正堪為我友也!
關羽不是涿郡人,乃是河東解良人。因殺了當地惡霸逃難江湖,聽說此地征兵,特來應募。
關羽原是個疾惡如仇的江湖豪俠,張飛是個生性豪爽的亂世英雄,劉備則是一個胸懷大誌的王子王孫,三人走在一起絕了,想不做兄弟都難。
三人一碰麵相見恨晚,馬上決定先不忙去應征,一起來到張飛莊上,共商大事。張飛性直,率先提議結拜兄弟,劉備正中下懷,趕忙說好,關羽也齊聲相應。於是次日三人於桃花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等祭物,焚香下拜,一起發了一個古今最有名的誓說: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年長為大哥,關羽次之為二弟,張飛為小弟,從此三人就是兄弟了,親密無間,莫逆於心,幹出了一番又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定要有死黨
什麼叫死黨?死黨就是可以同生死、共患難、決不出賣、絕不背叛的兄弟加同誌,加戰友。
曹操一生隻相信自己,手下隻有死士(如典韋)沒有死黨,所以他玩不過劉備。
○重金買死士,情義買死黨
趙雲當初跟了劉備是為了求發展,當時公孫瓚新敗,趙雲沒了主子,而劉備剛好能為他提供大展身手的空間。趙雲跟著公孫瓚時,天下人都隻知道武功高強者有呂布、顏良、文醜、華雄、關羽、張飛,不知道有趙雲;趙雲跟了劉備後,方能天下揚名,與呂布、關羽、張飛平起平坐。
劉備下了重金(指為趙雲提供更大空間),所以能買到像趙雲這樣的超級死士。長期以來,趙雲其實是劉備的保鏢,特別是長阪坡之戰,沒有趙雲奮力拚殺,劉備將會全家一齊死。這就是死士的作用,他可以保住主人不死。寧肯自己死,也不讓主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