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事兒是真是假都不重要,關鍵是它已經形成了對賢德皇帝極為不利的風議。而且人們都相信這些捕風捉影的議論紛紛,這是要人命的排山倒海的壓力,甚至比齊辛候昨晚帶兵逼宮的情勢更加凶險。稍有一些智慧的人就知道這其中的意味會讓人不寒而栗,當然他們也能揣測到其中的意味深長,直奔著大明宮太極宮中的賢德皇帝。
還有人說本朝皇帝因為不是先帝的嫡生,所以對供奉先帝的靈位和太後的供養有所侮慢不敬,不僅不敬,而且忤逆太後,羞辱公主。
本朝忠臣不忍見先帝苗裔和遺屬慘遭羞辱,所以要聚集群臣,聯絡宗室,意圖廢掉這無德無能的昏君,另立賢君。
一代大賢孟夫子不是說過麼:君有大過則諫,反複之而不聽,則易位。
他們這些開國勳貴之後,與國朝富貴相始終的王公貴族,心頭那種當仁不讓的朱虛候霍子孟的擔當,使得他們不能眼見天下滔滔,河決魚爛而坐視不理。
其他的清貴新科,大不了尊重孟夫子的教導:
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罷了。
若是真要廢去皇帝,人們心中認為,未來的新君便很有可能是秦晉齊楚燕這五大藩王這一。
這五家宗室王從太祖高皇帝以來便世襲簪纓不絕,封廣賞厚。
不過這二十一家國公(孟國公除外)心思迥異,絕不會將人們認為的可能當成選項,賢德皇帝本身來自地狹國貧的九江王府,隻有這樣的弱主當國才符合各家勳貴的心願,若是讓秦晉齊楚燕這幾家強藩再做天子,那他們可就沒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等待的隻有引頸就戮。
許多人因為五大親王一向有謀奪江山的勢力和野心,便說已經帶兵勤王,大軍已經聚集在潼關。
潼關主帥告急,說馬上就撐不住幾路大軍的圍攻,眼看潼關攻陷,長安城就圍在旦夕。
可是長安城的百姓逃難正是要出潼關,正好與幾路勤王大軍遭遇,那樣豈不是驅羊入虎口嗎?
總之,真相謠言都是有模有樣,有腿有腳的娃娃。
楚留香聽完這些謠言,還是大吃一驚,想不到昨晚朝堂之上的黨爭消弭,反而造成了今日的謠言四起。
國朝危在旦夕,恐怕皇帝也將性命不保,眼看就是晉朝八王之亂的局勢,長安城被戰火焚滅眼看將成為事實,偽晉時代,一代英雄,武林大宗師諸葛青陽死後五胡亂華之禍,迫在眉睫。
莫說楚留香天生具有悲憫之心,便是普通人,如果有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恐怕也要盡心竭力的設法阻止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畢竟長安城和國朝都是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的地方,誰忍見祖宗廬墓淪為成社鼠城狐亂竄的所在?
楚留香發現,自己一個區區江湖人物,憑著個人的力量,自然會比那些丞相將軍大得多,可是眼見的如此亂象在前,楚留香自感焦頭爛額,忽然發現自己並非是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