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年崢嶸(2 / 2)

全球重新邁上高速發展的道路,科技不斷進步。

然後,問題又來了。

社會物質不斷豐富,生存環境越來越好,誘惑越來越多,享受不盡…

可惜,生命有限。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怎樣才能夠活的更久一些呢?

這個被問了數千年的問題再一次嚴肅的、鄭重的被提上議程,科技議程。

人類的肉身實在太過脆弱了,或許,可以將人類的意識轉移到一些堅固的載體上?

比如說…

機器?

以人類為藍本改造而成的機器人?

在一些人或明或暗的推動下,這條以前被國際社會明文禁止的技術解禁。一些有權有勢的人類在生命的歸宿來臨之際,選擇了化身機器。

但很快,弊端顯現。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凡是將意識注入機器的所謂‘人類’,成為機器人之後,思維就出現了不可理解的變化,雖然依然清醒,可以算是‘活著’,但創造力盡失,從此隻會人雲亦雲;

這倒也罷了,有些轉化成機器人的‘人類’,因為意識有備份,哪怕這具機器身體損壞,依然可以重新載入;而且人類的意識進入機器之後,總還有一些不完美,有些‘人類’的思維便開始有了扭曲,漸漸無法無天,試圖挑戰和平的社會秩序。

最終,差一點引起了大規模的人類和‘機器人類’之間的戰爭!

人類轉化為機器的道路至此再次被封閉。

或許,生老病死才是宇宙的不變規則,機器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人類社會似乎漸漸認可了現狀。

******

直到,曆史的車輪邁入二十二世紀,二十年代,生物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又經過十年的發展,人類克隆技術終於趨於成熟。

有條件的人類可以將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細胞在特定的醫院或銀行保存,待原始的身體自然死亡之後,可以把意識保存下來,然後取用之前任一時段的細胞,克隆出身體,然後將意識下載其中,就可以延續美好的生命。

雖然也有科學家對克隆之事提出質疑,但人體克隆技術的成熟,幾乎全方位的壓製住了質疑之聲。

試想一下,隻要設定相應的法律,人類社會便可以規劃人體克隆的發展;

頻死之人不需要再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意願,將自己成熟的思維載入自己五歲、十歲時候的身體裏,重溫一遍童年歲月;或者載入二十歲時候的身體裏,風華正茂;

而且,克隆的身體幾乎和原生態的身體一模一樣,依然被約束在現有社會架構之下;

雖然人體克隆技術對人類繁衍造成了極大衝擊,但因為諸多好處,社會上,有條件的人類,人體克隆技術開始大範圍的投入使用!

******

公元2193年,中華大地,淮河流域,這裏自古以來就是良田萬畝、氣候相宜,是任何時代無可爭議的中原大地,舉足輕重。

直到新世紀之後,因為地理位置,反而沿海、或國界邊緣的城市和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淮河流域一度相對稍顯貧窮。

但也正因如此,核戰爭威脅、機器人大戰等等天災人禍反而沒有對江淮流域造成太大的影響。江淮流域開始漸漸吸引大批的民眾前來定居!

江淮流域有一‘土著’,姓易,名飛流。

易飛流。

年過五十,說起來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在這個社會平均年齡已達一百二十歲的年代,並不算大,可以說是正當壯年,甚至還可以勉勉強強夠得上大齡青年的隊伍。

易飛流出生在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父母健在,都是剛剛退休不久,有一個妹妹,四十出頭,嫁人沒有兩年。

話說這易飛流,生活軌跡基本上和中華國大多數的民眾一般無二。

大學畢業,三十出頭就參加了工作,忽忽二十餘載,也曾青春年少、張揚跋扈,也曾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得老板賞識,一度發展良好,但最終因為理想,易飛流選擇了自己發展,卻不甚順利,就這般不好不壞的又過了幾年。

驀然回首,年已五十有三,依然孑然一身,易飛流有些迷茫,不知未來的道路應該怎麼走…

就好像大多數國人一般,在展望未來和歌舞升平、得過且過中漸漸老去?

還是拚命賺錢,以期有朝一日,自己將要老去的時候,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克隆一個身體,繼續存活?

易飛流悠悠一歎: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但是,想要擺脫平凡,是如此的不容易!

五十年來,要說易飛流的不平凡之處,似乎隻有一件了,那就是,愛好古武,一直研練老爸不知從哪裏得來的一本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