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山羊毛皮的加工和山羊板皮的初加工(1 / 3)

猾子皮、裘皮和絨皮均為毛皮山羊業的主要產品,這些毛皮的生產、保存和初加工,對其最終產品的數量和品質影響很大,也直接關係到毛皮山羊業的經濟收入。

第一節山羊屠宰和剝皮技術

一、宰殺時間

各種毛皮山羊宰殺時間因品種而異,其中以猾子皮生產時間要求最嚴格,宰殺越早羔皮花紋越好,但是皮張麵積小,為此猾子皮羔羊,通常在生後3日內宰殺,此時既能保持花紋,又能達到一定的麵積,各個羔羊的最適宰殺時間,由初生鑒定結果決定裘皮山羊的羔羊,待長到夠“二毛”時才屠宰。中衛沙毛山羊一般是在生後35天左右,過早宰殺則裘皮毛短、皮張小、保暖性差;過遲宰殺則毛股鬆散不美觀其“夠毛”標準是指在保持毛皮美觀條件下,毛股自然長度達到6~8厘米。

山羊絨皮僅為屠宰供肉山羊的副產品,是北方寒冷地區冬季宰殺的毛長絨足供作製裘和絨皮的成年山羊皮,其他地方或其他季節宰殺的成年山羊皮,均作製革原料的板皮而不屬絨皮之列。

二、屠宰方法

山羊的屠宰方法因生產毛皮的種類和地區而有不同。

1.猾子皮和裘皮羔羊的屠宰法

致死羔羊:為了便於順利的剝取皮張,先將羔羊用木棍從頭部打昏,或用麻電器將其麻電。羊用麻電器和用的類似,麻電標準為:電壓60-65,每分鍾震動4000次,觸電時間3-5秒。對裘皮羔羊有時不采用此法。

頸部放血:也叫割頸放血,用細長的屠宰刀縱向切開羔羊頸部皮膚,切口長達2寸66厘米)若羔羊未先致死,應作好保定工作,將刀從切口處伸入頸內割斷血管(頸靜脈)和氣管,頭部向下放低排淨血液,防止玷汙毛皮。

2.成年山羊屠宰法

割頸放血法:多數地區廣泛采用此法,屠宰場多-采用麻電後割頸放血,群眾則采用直接割頸放血宰殺。用屠刀從山羊頸下靠近咽喉處橫向一次切斷皮膚、肌肉。靜脈和氣管,將保定好的山羊頭朝向低處,使之很快排放血液致死。

窒息法:是我國藏族地區常用的屠宰方法,首先用細繩捆緊山羊的嘴巴和鼻孔,使其無法呼吸而窒息。當羊隻停止呼吸和掙紮,並且腹部膨脹後,再用屠刀割頸放血,此種宰法放血不全,肌肉和皮板血管中均積留相當數量的血液。

三、剝皮技術

羔羊死亡放淨血液後,使其仰臥腹部向上,用刀尖從頸下切口處沿腹中線向後挑開皮膚,直至肛門(公羔繞開陰囊):從切口處向前挑至嘴角處:從兩前肢和兩後肢內側各切一直橫線直達蹄部,再沿四肢蹄冠作環形切開,尾部皮膚從肛門處沿尾內側中線挑至尾尖,然後用手小心剝離,一手抓緊皮膚邊緣,另一手伸入皮下將皮肌與肌肉剝離開,防止撕傷、割傷和汙染皮張,特別是在剝離頭部皮膚時更應仔細,以保證毛皮的完整性奏成年山羊剝皮時,頭部和蹄部(前肢掌骨上端以下,後肢飛節以下)的皮膚不剝離,有的地方習慣將頭(從頸下切口沿枕骨處一周)蹄(前肢掌骨關節處,後肢飛節處)連帶皮膚一並割下;有的地方隻割下羊頭,而將四個蹄子留在羊皮上,其它與羔羊剝皮相同,在剝取毛皮時,往往因不重視剝皮技術。

第二節山羊毛皮的防腐和缺陷

一、山羊毛皮的防腐

屠宰山羊剝取的新鮮羊皮(簡稱生皮),化學組成極為複雜,主要由蛋白質、水分、脂肪、類脂質、礦物質、碳水化物及微量含氮物組成。其中蛋白質含量占到30-35%,水分含量為60-75%,蛋白質是細菌的良好營養物,其中的膠原纖維在水中膨脹,很容易發生黴變;非纖維蛋白雖含量不多,但在潮濕條件下很易分解腐敗。通常生皮上附著有大量的細菌,每克生皮多達2-200億個,其中包括大量分解蛋白質的腐敗菌,在適宜的溫度5度左右),適宜的酸堿度和水分條件下,在生皮上迅速繁殖,導致蛋白質的大量分解;此外,生皮上還存在著各種酶,這些酶在適宜條件下,也會不停的分解蛋白質(即蛋白質的自溶作用),特別是當溫度為4-4.5度時,酶的活性最強,分解蛋白質的速度最快,生皮受破壞程度也最大。所以,無論是腐敗菌的繁殖或是蛋白質的自溶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和破壞著生皮組織,輕者使毛皮質量下降,影響製裘價值;重者使毛皮腐敗迅速降低甚至完全喪失製裘價值。所以,對不能立即加工鞣製的毛皮,應及時做防腐處理。

生皮的防腐主要是通過降低生皮的溫度,除掉皮板中的大量遊離水分,或者對皮板施用防腐劑、消毒劑等化學物質,阻止細菌的大量繁殖和抑製酶的活性,達到防止腐敗和保持其固有品種的目的。山羊新鮮毛皮的防腐常用的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釘板晾曬:是將剝離的猾子皮,清除皮板上的肌肉和油脂殘餘物,用幹淨的細砂揉擦,減少水分(有的地方不擦細砂),然後板麵向外,從邊緣用小鐵釘平整的釘在事先準備好的平滑的木板上,置戶外晾幹後取下壓平。釘板時為了保持皮形的一致,要求將前肢向上伸直,兩後肢向後直伸,皮膚四周尤其頭腿部拉展,釘子盡可能靠邊。

貼板晾曬:將剛剝離的猾子皮,毛麵向外,板麵向內,按規定形狀平貼在平坦的木板或牆壁上,不用釘子,邊緣拉展,待晾幹後取下保存。

原板晾曬:主要用於山羊裘皮及部芬羔皮,是將鮮皮板麵向下晾在平坦幹燥的地麵上,邊緣皮膚拉展使其瞭幹,切忌強烈日光直射。成年山羊的絨皮也多采用此種方法幹燥。

1新鮮毛皮的醃製在無晾曬條件或冬天嚴寒條件下為防止毛皮凍板時,對剝製的新鮮山羊毛皮可以采用鹽醃法防腐。該種方法是通過鮮皮吸收食鹽加大滲透壓而排出水分,山於其排水快,對細菌和酶有較強的殺傷和抑製作用,而且浸泡回軟速度快,所以對製革原料的防腐效果很好,其又可分為兩種。

2.幹醃法(撒鹽法)是將鮮皮拉展鋪平板麵向上,撤上一層磨碎的粗粒食鹽,在邊緣和較厚的地方多撒,根據皮板大小,每張鮮皮用鹽0.25-0.5公斤,或按鮮皮重量的40%計算。撒好食鹽的毛皮板麵相對,50張壘成一堆,醃製2-3天後,按皮形要求拉展晾幹,基本幹燥後,清掃上麵食鹽堆垛存放。

3.濕醃法(鹽浸法)在固定的醃皮池或缸中,將毛皮浸入到食鹽濃度35%、溫度201左右的鹽水中,經10多小時撈出,搭在木杆上滴淨水,平鋪於水泥地麵,按鮮皮重量20%在板麵撒鹽晾幹。

二、毛皮晾曬時的人為傷殘

1.皺縮板毛皮的板麵抽縮在一起。主要是晾曬時未將皮張拉展,而是隨意搭在牆頭或物體上,幹後凸凹不平,皺縮處不易幹燥而造成黴爛,折皺處在堆垛和打捆時易受壓折裂。

2.焦板皮張烏黃發脆,硝製時脫毛腐爛。其原因是將毛皮長久晾曬在烈日之下,或為了快幹而置於熱炕上烙幹或用火烘幹,引起皮張中膠原纖維溶解變性,使毛皮失去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