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聽聞曹操僭越,繼魏王之位,而今我軍軍心鼓舞,四海歸心,為克服中原,主公當進爵王公,討伐漢賊,以謝天威!”
成都在經曆數年的改革,漸漸的緩過了神來,國泰民安,糧草豐茂,大有與曹操一爭之勢。不久前的夷陵之戰,劉備雖然大敗,失了江陵、長沙、桂陽三郡以及近萬人馬,但近半年功夫,憑借蜀地豐厚的底子,便又重新鞏固了防線。
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居中國三分之二的土地,江東國泰民安,唯獨蜀郡動蕩,最為弱小。雖然緩過了神來,但也無濟於事。
此日,劉備聽聞曹操僭越,心中震怒,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卻不想法正先讓劉備自封王位,才能作為與曹操抗衡的資本。
法正接著道:“高祖曾言:‘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曹操脅迫天子,加九錫,戴天子冠冕,不滿公爵之位,僭越為王,此必敗之理!主公若不及時稱王與曹操抗衡,恐失天下民心!”
孟達亦是附和道:“孝直所言不差,近天下三分,主公仁德布於四海,正當為王,與曹操抗衡。主公稱王之後,以驍將出秦川,攻涼州、長安,百姓豈不爭相迎接,漢室豈不可興?”
兩大臣子的諫言,讓劉備陷入了沉思他令眾人暫且下去,自己需得稍加思襯。
法正孟達二人似乎還欲再說些什麼,但劉備躊躇不定,若有所思,非一日便可聽進諫言,立地為王的,便與眾官員一同退下了。
至於宮門,孟達朝法正說道:“孝直,主公躊躇,乃是畏懼眾大臣諫言。我二人既然有意讓主公進爵為王,需得盡人臣之為,與眾大臣共寫奏表,聯名請主公稱王才是!”
法正連連稱是,自劉備入蜀以來,二人雖倍受重用,但官職與劉璋時一同,俸祿未變。雖然法正借著劉備的寵信報複了之前得罪過自己的人,但僅僅如此,完全無法滿足於他。
如果劉備稱王,便是立地建國,重設百官,立相位,如此以來,自己縱然無法稱相,但必然集大權於一身!
法正如今雖為益州別駕領蜀郡太守,但這種名號完全無法滿足他的野望。
他乃王佐之才!
孟達與法正是同鄉,自幼相知,與法正的意思幾乎相同,自然盼望著劉備稱王。
話分兩頭,劉備遣退百官,但卻見數人立於堂下並未離去,乃是龐統、伊籍、孫乾等原本荊州的班底,乃劉備心腹。
如今益州地區分為兩派,乃益州本地派以及荊州派。原本還應有劉焉帶來的東州派,但多被劉璋帶到南中去了,故而勢單力薄,不足掛齒。
劉備見是故人,神色漸緩,問道:“諸位臣僚,可有甚話說?”
這幾個人與劉備有過命的交情,劉備是完全信任的。
龐統見劉備詢問,連忙上前行禮到:“主公,法孝直孟子度為一己之私誤國誤民,主公切不可聽信讒言啊!”
伊籍、孫乾等人附議,苦口婆心的說道:“主公,而今益州凋敝,百廢待興,更失荊州大片領土,難以與曹操、孫策抗衡,更有賊王孟獲危害益州,內憂外患,主公此刻稱王,乃置我軍於火爐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