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海蝶唱片(1 / 2)

正式買下“海唱片”的第一,慕容延宇就吩咐行部經理聯係廣告公司把“海唱片”改成了“海蝶唱片”,他之所以要用海蝶唱片公司這個名字,目的就是為了借運轉勢。

海蝶唱片——可謂是千禧年後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與創造力的娛樂勢力。成立於1986年,來到二十一世紀以後已跨越中國內地、寶島、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五大華人地區,其影響力和唱片行能力一點都不誇張的,遍布整個亞洲地區。

慕容延宇把海唱片改成海蝶唱片,也是想先借幾年鴻運再,也表明了今後的海蝶唱片會徹底翻過舊的一頁,來到新的篇章。

改名轉運這種事,雖然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但在娛樂圈卻是信者眾多。

《無間道》上映之前,本來是打算起名《無間行者》,但是拍攝過程中不是刮風就是下雨,極不順利。後來請教了泰國有名的白龍王之後,建議把名字改成《無間道》。

後來不但拍攝一切順利,而且上映之後,在一片票房慘淡的港片之中,更是異軍突起狂收了六千萬票房,讓人膛目結舌,對於改名借運之想不信都不行。

當然之所以把海唱片公司的名字趕緊改成海蝶唱片,還有一點慕容延宇的私人原因,因為一想到海總是會讓他聯想到前世的某某盛宴。

這幾通過和行部經理李向東的交流,還有袁慧妮對海蝶唱片公司的財務整理,慕容延宇對這家現在已經屬於自己的唱片公司也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公司成立與1975年,成立的時間還不到三年,這三年中一共推出三個歌手,但是市場反應都很不理想,雖然因為公司老板杜文傑在新加坡設立了分部,三張唱片都在南洋行過,但是最後連賺回成本都艱難,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推出的三位歌手也沒有任何特色,編曲作詞的歌曲也更沒有一經典之作,也難怪公司成立了快三年還是一副要死不活的狀態。

一大早,慕容延宇吃完了蓮妹準備的愛心早餐,打了張出租車去到海蝶唱片。剛進公司的時候,裏邊為數不多的幾個職員正在議論這什麼,其中一個三十多歲的眼睛女聲音比較大:“你們,這個新老板把公司買下來,怎麼好像不管不問呢,也沒什麼事交待我們做。”

“唉,估計就是玩票性質的,聽對方年齡才十六,對唱片公司這方麵能懂多少,我們也不用想那麼多,看看能不能把我們上個月的工資結算了,如果工資給我們,我們就接著幹,要還是沒任何安排的話,我們就該辭職的辭職,另謀高就吧。”這是一位中年男士,應該也是唱片公司的老員工,不過也不上有多老,唱片公司成立的時間都還沒到三年。

“你們安心好了,老板已經和我過了,這兩財務結算出來就可以把我們上個月的工資補上,而且公司馬上就有大動作,到時候公司的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忙起來。”公司的行部經理李向東道。

慕容延宇適時走了進來,拍了拍李向東的肩膀:“向東的沒錯,我明就會讓財務那邊把大家拖欠的工資補上。”他完全沒提剛剛有人在背後議論那事兒,也讓剛剛議論的兩人的送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