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城八百裏外,有一座山,名為九台山,以山有九峰,峰生九台,猶如土壘而聞名,先古之時,佛教盛行,此地曾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一度山上廟宇林立,僧侶滿山。後來佛教沒落,那些廟宇也就荒廢了,或許還有一兩座,流傳至今,但已經早無當年的影響。佛教講因果報應,果不其然矣。
來到了雲州,長生等人自然要去那九台山,如今的九台山,散修隱士頗多,多為築基境以下的修行者。
四人說說笑笑,來到林深之處,石上幽泉潺潺,林中雀鳥啾啾,果然是一處好地方,忽聽有聲音隱約傳來,側耳細聽,隻聽有人道:“……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原來是有人正在講道。
這一段長生曾讀過,乃是《列子.天瑞》中的話,大致意思是,天生萬物,必有所用,但各有長短罷了,以前長生讀時,不覺得如何,畢竟,諸般典籍之中,這樣的話太多。不知為何,今日聽到這句話,長生心中似有所動。
長生四年前練成了《羅睺九境》的第五境法則,但對第六境定域卻毫無頭緒,雖然當初破軍和貪狼都對他講了一些,破軍甚至為他演示過,但畢竟那時他對第五境法則尚且是霧裏看花,更何況是第六境?
此時聽了這段話,長生心中那道壁壘似有所鬆動。長生循聲尋去,不多時,便見一塊大青石上盤坐著一位老道,那老道,白眉白發,仙風道骨,賣相不俗。此刻正閉著眼睛對兩名道童講道。
隻見一名道童兩眼直愣愣瞅著那老道,顯然是不甚其解;更有一名,昏昏沉沉,似要睡覺,隻因畏懼老道身邊的那隻竹尺,強打著精神,驅趕瞌睡蟲,但仍舊不時打個哈欠。
“……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那老道修為不高,才築基境初期,沒察覺到眾人,繼續閉著眼睛講道。倒是兩名道童,朝長生看了一眼,長生笑了笑,將手指放在唇邊,做了一個噓聲的動作。兩名童子也不理他,畢竟,這種事,他們也遇到過數次。
長生等人悄然坐下,豎耳聆聽。隻聽老道又道: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
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嚐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嚐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嚐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嚐顯;味之所味者嚐矣,而味味者未嚐呈:皆無為之職也。
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膻能香。無知也,無能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嘰嘰喳喳終於忍不住了,打了個哈欠,湊到袁依依耳邊,小聲問道:“這老頭究竟在說什麼?囉裏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