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域東南三十裏處,有一高山,名曰“華山”。
為了區別西嶽華山,此山又名東華山。
東華山高聳入雲,劍插天幕,
此山到底有多高?
有詩雲:
嵯峨擁翠逼天高,秀色凝雲見複消。
高聳青置擎日月,淩雲手可摘星鬥。
關於華山的來曆,還有一個傳說:
天上本有十二個太陽,萬物枯竭,
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消滅這些太陽,
二郎神於是擔來十二座大山,想把太陽壓住。
二郎神走得飛快,但走到豐縣之時,一不小心,滑落了一座山。
於是後人就把這座滑落的山取名為華山(滑山)。
東華山是三個山峰的總稱,
前為華山,中為嵐山,後為龜山,
三山一脈,山體相連,逶迤相擁。
山體秀麗,風景迷人,有“華山十景”。
危岩滴翠、削壁嫋人、攢峰插漢、案石承霄、東麓石城、
西崖劍嶺、盤石貯月、澗溜鳴絲、玄都仙洞、青刹翠屏。
話說華山山腳之下,卻浩浩蕩蕩走上來一群人。
最前麵六個青年,三男四女,
前麵三女一男,處處指指點點,不時讚歎一聲,仿佛在遊山玩水,曆練天下。
後麵兩男一女,情形甚是微妙。
居中者,居然是兩頭巨象,牽引著一輛囚車,車上囚有一人,說是囚車,卻無任何柵欄,隻是用生鐵鑄就的腳鐐銬住那囚犯雙腳,那囚犯身體包括雙手,均可活動自如。
囚犯盤膝而坐,舉著葫蘆,喝著悶酒,卻又時不時豎起耳朵,聽著後麵的話語。
囚車左右又有四名青年,說說笑笑,插科打諢。
最後麵又是一大堆人,
在前者二人,談笑風生,不時引經據典,說著奇聞趣事,後麵諸人聽得津津有味。
居中二人,
男的虎步龍威,盡顯帝王之氣,女的鳳儀鶴行,雍容華貴。
又有二人陪同,小心翼翼,照顧得無微不至。
最後麵又是四人,一身輕鬆,就像重返故地,一身輕鬆。
這一幹人正是前往華山奇人館總部的何小龍、劉邦等人。
遊山玩水的是呂小飛、呂菲兒、趙雲兒、仲令儀。
後麵的白淑珍緊跟著李蟠,而薑君秋又緊隨這白淑珍,一臉緊張神色。
囚車上喝悶酒的正是時溥。
左右四人則是,關若飛、張黑牛、張一山、李逸思。
廣征博引的是徐霞客和何小龍。
龍威鳳儀的是劉邦和呂雉。
陪同二人則是袁遵道、袁煥父子。
最後麵四人則是張良、蕭何、樊噲、王陵。
“這華山之所以都是因為陛下您那。”徐霞客笑道。
“和我還有關係?”
“當年陛下大破黥布返回故鄉,路徑此山乘興遊覽,深感其美妙造化,故將此山命名為東華山,以長安之華山為西華山,且尊東華,自茲以後,曆代慕名攀登者絡繹不絕。”
“哦,看來我還為家鄉父老做了一些好事嗎?”劉邦笑道。
“正是正是,陛下,福威天澤,恩及後世呀。”袁遵道附和道。
“袁老先生不必謙虛,這華山之有名,也離不開你和令郎呀?”
何小龍笑道。
“哦,小龍趕緊說來聽聽。”
“袁老先生一家住華山之陽,袁老先生曆任元朝要職,以翰林院直學士致仕。令郎袁先生更是官拜太師、右丞相,卒贈魯國公,其晚年歸隱居華山之陽,號友山居士,著作《友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