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 裝逼,你不行(2 / 2)

慕容博集聚畢生功力的參合指,如石牛入海,了無波瀾。

服了。

服了。

服了。

不能不服。

雁門關暴怒狀態下的蕭遠山帶給他的陰影,也遠遠不如今日之事。慕容博承認蕭遠山非常厲害,但是精研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之後,絕不會弱於蕭遠山太多。而且蕭遠山再英勇無敵,他可敢不運內力不用招式招架硬接慕容博凝聚畢生功力的參合指,且事後紋絲不動沒有丁點兒暗傷?

不可能,絕不可能。

慕容博縱橫九州,也沒遇到過這等強敵。

若非親眼所見,慕容博絕不相信世間竟有這等高明功夫。

難怪,難怪帝教能夠流星般崛起,原來區區一名副教主便能無視萬千江湖豪客。

慕容博嚇的全身顫抖,也激動的全身顫抖,帝教有如此高手又仇視趙官家,下大亂豈不指日可待。燕國複國夢,快要實現了麼,慕容博想想,就忍不住激動萬分。

與此同時,吳煒因為武功低微看不出慕容博使了幾分力量,繼續風輕雲淡裝逼:“燕居士還有什麼高招,盡可一一攻來。”

慕容博哪敢再試,連忙低頭施禮認輸:“副教主法力高深,實乃世間罕見,在下非是一合之敵。燕某前時不識真人,自恃江湖薄名孟浪挑釁,已是蠢笨至極,此時既知副教主虛懷若穀,怎敢再無禮。隻是吳副教主這身武功,當真駭人聽聞,還請賜名。”

吳煒不緩不急道出早就編好的故事:“我帝教崇尚道法救世,雖不熱衷武學成就,卻也鼓勵信徒習武健身。我這功夫,名曰《九轉金身》,一轉是一層,九轉成就6地真仙。我本欲廣傳此功,奈何此功源自我帝教教義,信徒非得精研教義,才有機會領悟《九轉金身》真旨。燕居士如果有意研習《九轉金身》這門武學,可皈依我帝教,配合教義修行。”

慕容博不意吳煒如此無私,竟肯傳他絕頂武學,不禁大喜過望:“吳副教主品德令人歎服,燕某這就皈依帝教。”

吳煒心裏嗬嗬一笑。

吳煒無敵防禦源自主神空間保護,哪有勞什子《九轉金身》絕世武功。所謂《九轉金身》秘笈,其內容,全是引自後世幾本仙俠的設定,純屬於挖坑等慕容博來跳。吳煒不虞慕容博識破,武俠裏許多頂級武功都有賦限製,同樣一本秘笈,甲練了縱橫江湖,乙練了卻有招無意,丙更是怎麼練都練不會。吳煒已經明《九轉金身》是帝教教義精萃,慕容博未來修煉無果,也隻能怪自己不懂帝教教義。至於吃透帝教教義這一條路,嗬嗬,慕容博若能真正吃透帝教教義,理解並接受,他定然被轉化成帝教的忠誠戰士,怎會還在乎吳煒的欺騙。

這是心誠則靈般的巨坑。

與此同時,慕容博滿心歡喜,慶幸自己心血來潮來見吳煒。慕容博誌在複國,雖然戰略思路一塌糊塗,格局畢竟遠尋常江湖豪客。當前之勢,帝教勢力越強越易引來趙宋朝堂忌諱,待吳煒如太平道張角那樣宣布蒼已死,才是慕容博複國的最佳時機。因此,雖然不能臣服帝教這股勢力,但是結好吳煒,也符合慕容博的利益。

慕容博投桃報李:“據聞六扇門不但廣招江湖豪客,也對各派秘笈求賢若渴。燕某遠來關中拜訪帝教得道高人,不敢空手而來,百米外樹下包裹裏,有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手抄本,特為千裏鵝毛之禮。”

吳煒心中訝然,慕容博真是大方,竟然將好不容易得來的七十二絕技送給帝教。不過回想原著劇情,慕容博不也將七十二絕技轉送吐蕃國師鳩摩智麼。慕容博的追求從來不在江湖,送鳩摩智七十二絕技未必沒有增強吐蕃國力進而威脅趙宋王朝的意思,今日贈送帝教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心思應該也是這般。

不過,不管如何,這都是好事。

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吳煒可是渴盼了許久,可惜帝教根基尚淺,一幫無法強化的輪回者也全都是廢柴,始終未能得到少林寺高等武功秘笈。有了七十二絕技,合理分配給帝教新一代武術才信徒,必能快提高帝教信徒的整體實力。